这篇人类学的著作研究了中国礼物交换,将礼物分为表达性礼物和工具性礼物两种类型,为我们的礼物交换提供了新的理解模式。详实的田野调查使得这篇著作变得生动丰富,展示了礼物交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此外,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演变也反映在了礼物交换方式的变化中。
人类学家的研究显示,在一些传统社会中,“社会不平等建立在经济平等之上”。一个社会地位高的人,如果多收少给,会被认为是吝啬的人,有失去地位的危险。然而,在下岬村,干部的“否定性互惠”,即“不回礼无所谓”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集体化时期干部的权力导致的。政府对城乡迁移的限制进一步将村民禁锢在集体中,增强了地方干部的权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下层的礼物就成了义务性的贡品”,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差异。
礼物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透过这个棱镜,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和时代的历史变迁以及文明之间的差异。基于权力等级的单向送礼行为如此,婚姻礼物的实践也如此,它们的变化是时代变迁的向下传导,比如集体化和市场经济对家庭权力结构的重塑,进而塑造了婚姻礼物交换的实践。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