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与《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经济情况。然而,除了这两幅作品之外,宋代还有一个重要的贸易城市——泉州。《刺桐梦华录》详细梳理了泉州的城市经济发展史,从一个汇聚着来自海内外各地经济与文化的梦幻之港,到近世衰退的边缘,泉州经历了起起落落的变迁。
宋初,泉州的贸易开放促进了闽南地区的发展,市场和海上贸易不断扩大,地方财富显著增长。外国投资和外国人在闽南定居的数量超过了前一时期,当地与海外市场的联系稳步发展。贸易的性质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发生了转变,从转口贸易向转口和地方商品出口相结合的混合型贸易转变。地方制造业和对外贸易同步发展,特别是陶瓷产业和铁器生产进一步发展。同时,农业的商品化导致大量土地和农耕资源被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大米进口数量不断增加。这种中等规模大米进口的费用能够由于全国大米价格保持较低水平以及闽南从贸易中获取巨额利润而承担得起。整个区域分享着空前的繁荣,这种现象被称为“区域内跨部门多元繁荣”。
然而,元代泉州的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外族群体控制着闽南繁荣的核心领域——海上贸易,尤其是这种贸易的海外关系。这导致了泉州港与闽南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开始解体,并且带来了闽南地区间的差异拉大,繁荣成为少数人享有的专利。农业的过分商品化和货币问题也给海上贸易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闽南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地区不同势力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矛盾,对地区经济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元以后,闽南永远丧失了在海上贸易史上的地位。
隆庆年间,朝廷在月港设立了一个控制海上贸易的海关,泉州的商业中心由此转移到了漳州月港,随后又被厦门取代。泉州逐渐衰落,厦门成为闽南的区域中心。然而,厦门在海上贸易与城市化方面的发展从未达到泉州的水平。泉州的衰落奏响了闽南跨部门多元繁荣的挽歌。
可以注意到,本书的写作风格受年鉴学派的影响,注重区域经济史的分析,将繁荣、区域和制度探讨了闽南经济发展中的常规因素和非常规因素的作用。然而,本书的不足之处在于只着眼于泉州地区,没有与交流史相联系,未论述泉州的海内外市场与泉州发展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本书对中世至近世泉州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详细梳理与分析,尽管在某些方面有所不足,但仍为理解泉州地区经济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