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一本专注于讨论复制技术对艺术产生影响的专业性书籍。它引起了读者对于复制技术对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的思考。
在书中,作者从艺术的起源开始讲述这个问题。作者提出,远古时代的艺术起源于某种祭祀仪式,并以一些符号和文字的形式被刻在石头上,揉入了历史中。因此,艺术具有一种崇拜性和实用性,也是独一无二的。这被作者称为“艺术的气场”。
然而,随着复制技术的出现,特别是照相技术的发明,人们不再需要通过手工复制艺术品,而是可以批量生产这些作品,从而削弱了它们原有的气场。同时,这也增加了艺术作品的可移动性。过去,人们必须跋涉他乡,深入洞穴,才能亲眼目睹某个艺术品。而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复制品,将艺术作品带到世界各地展览,使更多普通人能够欣赏艺术作品。
另外,书中还指出,图像复制技术和声音复制技术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电影。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反过来又促进了复制技术的发展。
作者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是一位德国哲学家和思想家。尽管这本书最初是他的博士论文,但却被拒绝接受。为了逃避战争,他流亡多个国家,并先后以法语和德语出版了这本书。然而,两个版本的内容相差甚远,并且在文中引用了其他思想家的文章,由于引用出处模糊不清,因此很难求证。
这本书是一本专家伴读版,直接引用了德语版的原文,并在翻译后增加了译者的注解,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词语语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解读,使读者更加贴近原作者的思想。此外,书中还附带了原作者的小传,使非专业领域的读者也能对作者的生平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总体而言,这本书在专业性上非常强大,通过阅读它,读者能够了解一个全新领域的知识,并对复制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有更深入的思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