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子鱼
01.
拿到这本厚重的《社会心理学》,第一时间产生这样的想法:我该如何把它啃下去。
事实上,真正读进去的时候,却又觉得这是一本不但不枯燥,还挺有意思的一本心理学书籍。
作者阿伦森是当代社会心理学的领军人物,也是唯一一位包揽了杰出写作奖、杰出教学奖和杰出研究奖这三项大奖的社会心理学家。
这本《社会心理学》10版,对社会认知、社会知觉、社会影响、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等话题做了深层次的剖析。
我们其实人人都是社会心理学家,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行为和态度都是社会心理学的反馈。
在《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一章里,关于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中,社会心理学是探讨人们的思想、情感及行为如何因他人真实或想象的存在而受到影响的科学研究。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我们就是社会的一分子,而学习和研究社会心理学,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何其重要。
在为什么学习社会心理学这小节里告诉我们,社会心理学家对对人类的社会行为都非常着迷,而且尽可能地想多了解一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心理学家。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林语堂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细品这句话,是不是把社会心理学解释得很通透,读起来也觉得挺有意思,而且很接地气。
02.
我们都生活在社会环境里,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自觉或者不自觉中受到别人影响,或者去影响别人。
另外,社会学家研究社会行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要找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每个人在社会环境里都不是单一的个体,我们与人打交道自然会产生交集,如何在社会情境中去理解别人,理解自己,在这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模式。
这里有个自利归因的分析,人们会对自己的成功进行内部归因,而对失败进行外部归因。
弗里茨·海德被誉为“归因理论之父”,他的二分法把归因明显区分开来。就是在尝试人为什么会有某些行为时,可以做出两种归因。
并且他用一个案例解释:如果一个父亲对女儿破口大骂,可以做出两种归因来判断。内部归因认为父亲的这种行为与他自己的性格和态度有关,可以认为他不是一个很好的父亲。而外部归因则认为,导致这个父亲大吼大叫的行为,是由于这个女儿过马路时没有注意旁边的车辆。
重点来了,因为归因的不同,我们对父亲的印象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03.
如果掌握了内部归因这个问题,我们在任何一种相处关系中都会做出判断。 比如在两性关系中,夫妻关系和谐的夫妻都倾向于伴侣的正性行为归于内部归因。比如:他对我很好,是因为他是一个非常爱我的男人。
反之,如果夫妻关系紧张,大多数会归结为外部原因。如:他对我态度不友好,说一些刻薄的话,是因为他最近的工作太紧张了。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领会到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的精髓,在任何关系中,都会产生正向的引导,最后收获一段融洽关系。
而在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之间,还有一个共变模式,就是对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没有明显的界定,或者做出错误的判断。 同时,还要明白这样一个现实,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的判断还有误差。
综上所述,学会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的认知和判断,是为了学会更好地去理解别人。
对于我们来说,人生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幸福,而学习社会心理学就是让我们通过内省,认识自己,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哲学家苏格拉底有经典的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这个问题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值得深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最终的目的和使命是什么。
我们通过学习,能够做到理解他人、理解自己,那么由此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就会是正向的,我们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也会不一样。
写在最后:
这本《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爱好者的入门经典,通俗易懂,适合大众学者。
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无论在哪一种社会关系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
如果我们掌握一些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中,做到和谐共处,理解他人,认识自己,让我们的人生活得更加精彩。
THE END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顾子鱼,自由撰稿人,与你一起分享好书、好故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