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语言上再进行一些优化:
断断续续用了一年的时间,跟随吴展良先生的音频看完了《论语》。怀孕期间特别陪伴着的美好读经时光,让我内心安定,积极做该做的事,不焦虑,不害怕。人生光明与美好的追求,真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以后我也一定常常拿出来诵读反思,看看是否已经将这些美好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之中。我收集一些我在这一年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以纪念这段美好的时光。再次感谢有缘相遇心史齋,感谢吴老师和优秀的同学们,我会努力跟上你们,一直保持对读经的快乐。
一、学而篇
首要之篇,是学:
第二章为政篇
八佾篇第三
本章主要讲礼。很惭愧,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读完八佾篇。之前我对“礼”的印象是有些程式化、有些繁文缛节,所以初次阅读时我很好奇孔子对礼的理解。这次的阅读让我感动的是,礼的基础是内心的自发,建立在那种自然而然的真挚的情感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绘事而后素”。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那些文明的、有修养的部分是建立在自然善良美好的基础上的。“礼乐”的最珍贵之处在于,它是从人的内心发出的,最初的、最本真的那份美好。
公冶长篇第五
这次我从《论语》第五次打卡的阅读中,愿努力修行成为一个内心光明美好的人。
在本章中,我感受到了孔子对德行的重视:每个人的性格和秉性不同,各有专长。然而,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修炼自己,才能相比较地更上一层楼,再往上升华。为了追求仁的境界,必然要经历一番困难:千乘之国,可以培养出明理的人,府邑之家,可以培养出智慧之人。但是,需要锐意进取,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重要到何种程度是不言而喻。不惧死亡,只求没有遗憾,坚定而不动摇。实现仁虽然困难,但仍然要去追求。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想成为一个很亲切的人,但对自己的目标产生了困惑。感觉自己努力对人友善,却经常被人利用、被人欺负。很难过,很想把深情收回到内心,同时对儒家追求的高标准德行产生了怀疑。是否违背了人性,并不自然。然而,在这章的后半部分,我最触动的是:“夫子之言性与道,不可得而闻也”。孔子的教育基于人的内心、天性,对道的追求是建立在人的内心的基础上的。我的理解是,道德的修行也是在自己努力去发展自己的天性专长,听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的。所谓“仁”不是单纯的道德标准,而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内心的美好特质。我想,好好地践行这种对他人的关心、关爱和责任,同时也对自己的感受保持敏感,能够体验到自己和周围人的需要,努力去照顾好自己和身边人,这也是一种仁。愿意不断努力让自己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光明和美好。
雍也篇第六
越读《论语》,越觉得它是关于生命的学问,是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可以给人内心带来安宁和温暖的道理。越读越觉得,哦,原来儒家是这样的。记录下一些特别印象深刻的感受,来纪念这段快乐的读经时光:
乡党篇第十
本章讲述了乡党之礼,让我重新认识了古人日常中的仪式礼节。“圣人之所谓道者,不离乎日用之间也。”我之前并不怎么感兴趣古人的日常礼节,觉得太拘束了,脱离了现代。但是在这次阅读过程中,我被乡党之礼所感动:我们的礼不同于西方的城邦礼,而是情深而文明。有识之士因为仁,发自内心地做出一些行为。其他人也被这些行为所感动,主动去效仿这些行为,传承下来便形成了礼。这让我重新意识到礼的本质,它是一种内心真挚的自发行为,而不是一种僵硬的礼仪。
先进篇第十一
本章记录了孔子对多位弟子不同问题的回答,这些回答都是基于对弟子深入了解的,非常有针对性。从中体会到了用心去了解一个人的真实需求、特点,并给予实质性的回应,而不是教条式地回答。这让我深深地感到,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沟通和了解之上的。
颜渊篇第十二
本章记录了孔子对多个弟子不同问题的回答,这些回答都是基于对弟子的深入了解,非常有针对性。体验到了用心去了解一个人,并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予回应。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修行是要投入真心去了解另一个活生生的人,并根据对他们的了解去回应。
这样写的文章更具有深度,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对内心的理解,强调了个人修行和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同时,还对克己复礼和仁的表达进行了阐述,体现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