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罗曼史”为主题,主要揭示了斐迪南大公夫妇的私人生活和围绕他们的权谋斗争。虽然这对夫妇的遇刺被称为“一战的导火索”,但公众的记忆更多地集中在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和士兵身上,将“导火索”变成了一个象征。
如果说“一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荒谬的战争,那么帝国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及其配偶索菲则是这场战争的首批牺牲者。之所以称索菲为“配偶”,并非纠结于词语的使用,而是因为这对夫妇的婚姻属于“贵贱通婚”,身份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她只能被称为大公的“配偶”,并且永远无法获得相应的身份提升。换言之,如果斐迪南大公继承奥地利皇帝的位子,索菲也无法成为皇后,而且他们的儿子也无法成为继承人。在注重礼仪阶级的奥地利社会中,人们对伯爵小姐索菲野心的怀疑一直都很多。虽然两位作者可能并不是有意颠覆已有的历史事实,也几乎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他们似乎想通过这本书来表明,并非所有权贵和显赫人士都贪图名利或装模作样。
《刺杀斐迪南》发生的年代正逢欧洲新一轮民族主义思潮抬头的时候,形势风云变幻。哈布斯堡皇室仍然在掌握皇权,但面临着家族前途未卜的境地。在斐迪南遇刺的几十年前,欧洲陆续发生了多起皇室成员和贵族阶层的遇害案。皇室成员、贵族阶层、宗教组织、民间激进团体以及旁观者,每一个势力都积极地添乱,猜疑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令人窒息的黑暗森林。即使斐迪南大公和索菲夫妇有逃离这一切摆布的意愿,但最终却像蛛网中的虫子一样步履维艰。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中,皇室的每一个举动都会被民众的媒体放大或曲解,引发不安的涟漪。人们以为已经找到了真相,却不知道所谓的真相只是众多版本中的一个,他们被困在一个以妄想为钥匙的混沌空间中。
《刺杀斐迪南》还是一本关于哈布斯堡皇室权力斗争的手册。与严肃的历史著作不同,本书通过详尽的贵族阶层体系、皇室婚姻传统和礼仪规范等内容,从侧面补充了贵族们的行为准则。如果将皇室视为一个家族企业,人与人之间除了亲缘关系,还存在着利益争夺。父母同时也是领导,兄弟姐妹同时也是同事,远房亲戚可能是股东。表面上一切平静如水,私下里却暗流汹涌。一场社交晚宴是否被邀请、登场顺序如何、称号如何以及站位如何,在皇室内部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这决定了一个成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是否受到欢迎。在这其中,皇帝的意见是最重要的风向标。皇帝有时会主动透露一些信息,通过微小的眼神、公开场合的问候、无视或特别青睐,来让自己的眼线和密探获得第一手消息。这些密探的主人依据这些信息,来判断局势的发展,争取最大利益或避免成为显眼的包袱。这些看似幼稚的行为似乎是皇室尊严和荣誉的象征,同时也是吃瓜群众最感兴趣的谈资。对此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来对比现代欧洲皇室的各种八卦新闻,无疑会让人更加好奇皇家典礼中王子公主们的站位、次序以及媒体所构建的八卦故事。
神圣的魅力来自于距离和想象,而印刷和传播技术却打破了这种神秘感。无论大众媒体以何种方式解读那些本来是神圣偶像的人物,都会把遥远的偶像带回现实世界,距离感因此消失了,偶像们也不再是那么特别。
本书更像是一部奇幻表演,引领读者以不同的视角观察事件,初步勾勒出事件的轮廓。想要了解一个历史事件,仅仅看一本书是不够的,但至少要先读一本书,才能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步深入,尽可能地进行还原。
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历史时期,如果缺乏时空的定位,阅读的感受势必会有所阻碍。人物、地点、过程、背景和关系是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重要元素,因此,拥有地图和人物谱系的历史书籍是友好的。注释引摘、译词对照表以及参考文献集中在末尾,编者为读者准备了以上资源,使得阅读过程中不需要频繁查找资料,从而更加流畅。人们经常会提到参考文献所占比例过高的问题,但是在历史写作中,注明参考文献既可以验证内容的可信度,也可以让有兴趣深入研究的读者通过跳转链接来扩展自己的知识。这样的布局无可非议,不同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地阅读。如果想要避免占比过高的问题,也许可以通过调整排版来控制比例。
如果要对本书评分,从不足的一手资料和来自亲友的主观陈述来看,可以扣除1星评级。情感的介入削弱了理性陈述的可能性,但就易读性和独特的视角而言,给予4星评级似乎更为客观。从文体上来看,本书并非严肃的学术考证,普通读者可以通过这一还原,更贴近20世纪初风云变幻的年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