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在《古都》中提到“凡人都是弃儿”,暗示了人类的孤独感。在大都会中,这种孤独感更加明显。不论是北漂、沪漂、深漂还是港漂,“漂”这个词总是带有一种飘零自傲的含义。漂的人们常常缺乏归属感,特别是那些来到香港学习、工作、生活的内地青年们,由于语言、文化等客观原因,他们在这个繁华都市中往往难以融入,成为了异乡人。因此,对于“港漂”这个群体来说,解读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模式始终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科幻小说《港漂记忆拼图》以一种新奇独特的角度来揭示港漂群体的情感状态和生活状态。作者吟光选择了香港并结合了自己在港求学的经历,因为香港这座爆发式的大都市常常能够激发艺术作品对未来科幻城市的想象。香港本身就具备着传统与未来的双重感觉,天生就为科幻故事提供了土壤。该书以对香港的文化想象和港漂记忆为基底,并加入了昆曲美学和科幻设定,展示了古典、现代和未来的交汇之处。全书采用分布式叙事的方式,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邂逅、相聚和分别,形成了不同的故事。昆曲判词的加入使得故事更加完整,所有人的命运似乎都受到了既定剧本的控制。主人公简离的形象类似于《桃花扇》中的苏昆生,既融入了剧本,又自由飘逸,就如同一位吟游诗人,为这个科幻设定的故事增添了古典主义的味道。正如葛亮所评价的那样:“戏曲的出现和消失,也许代表着古典主义对现代城市的救赎意义。”
和大多数科幻作品不同,吟光一直以来致力于在文体和叙事方式上的先锋探索。她率先提出了“分布式叙事”的概念,在《港漂记忆拼图》中也积极尝试跨媒介创作。她邀请了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制作故事线索图、科幻影片,并得到了昆曲艺术家施夏明、音乐家周天歌、滑倒乐队的音乐支持。这种跨媒介的创作方式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样,读者不得不通过不同的媒介来完整地阅读整个故事。这种理想化的“分布式叙事”是否能够使故事更加多元丰富,更易于读者参与,或者是否增加了阅读门槛,制造了更大的阅读障碍,这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
在故事本身中,小说由九个篇章构成,每个故事都代表着不同的群体,主角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塑造和重塑故事。科幻小说就像一面镜子,照射出现实世界中孤独感的命题。故事中的宋思文、赵宁、Lawrence和阿Ray等人物形象与香港城市的形象产生了共振。宋思文代表了从殖民话语体系过渡而来的香港,他通过间歇性失忆来逃避过去的苦难。赵宁则是失落在资本主义物欲中的香港,只有空壳子而没有真正的内心。Lawrence自视为天之骄子,但总是感到被贬谪,隐隐感受到香港在某种程度上的落差感。阿Ray则代表了作为小人物的香港,承载着香港早期的乐观精神。《桃花扇》的念白穿插在文字中,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来描述这部充满现代感的作品和古老的中州韵。
现代都市的特征之一是个体化。个体越来越呈现出颗粒感,人与人之间仿佛孤立成岛。个体通过隐匿在城市奇观之下获得自由,但也难以摆脱背后的孤独阴影。正如诗人所说:“回头皆幻景,对面知是谁。”小说结尾的剧本杀章节使得主角跳出自身的第一视角,成为他者,为冷漠的城市病症开出了一种解药。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重新唤起了人们对香港的想象和文化记忆。湾区文化能否为个体提供更多心灵沟通和互融共鉴的空间,是湾区文学需要思考和面对的新课题。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