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是维克多·雨果的转折之作,与《巴黎圣母院》不同,悲惨世界和九三年让他成为真正的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是一个完全忠实的教徒,但他只是天主教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自己的意识,完全属于一个意识形态机器。他的角色没有任何人物弧光,纯粹是一个恶的存在。
悲惨世界中的沙威代表着宗教和政权合体对人类的审判。尽管他具有人性,但他选择了皇权并为了自己的正义而拿起了武器。当他的信仰被冉阿让的行为击垮时,他选择了死亡。他选择为自己而死,为信仰而死,而不是为皇权或法律而死。
而在《九三年》中,朗特拉克侯爵为了他对皇权贵族的信仰,愿意苟延残喘,不惜一切代价活下去。他回去救那几个小孩是因为他所追求的贵族社会并非以牺牲无辜的小孩为代价。这令革命党感到困惑,原来你们追求的也是一种善,只不过你们追求的是贵族统治下的善,而我们追求的是革命军统治下的善。最终,他们击碎的是西穆尔丹的信仰。
这其中蕴含着一个经典命题,就是《麦田守望者》中的一个问题:“你会为了你的理想光荣地死去,还是会为了它卑微地活着?”这个问题意味着,不同信仰的人之间往往会发生冲突。要么你杀死我,要么我杀死你,有时可能会发生决斗,但最理想的情况是双方全死。最可怕的是相互妥协,因为那等于双方都背叛了自己内心的理想。
这也正是悲惨世界和九三年中的矛盾所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雨果从红色革命的激情中清醒过来,意识到战争只不过是“兄弟之间的流血”。他不再认为自己代表正义和荣光,而开始解构战争的绝对正义。在这个意义上,雨果笔下的人道主义不再只是一种社会变革的激情,而是转向对整个人类的怜悯和宽容。从写出第一个有人性的反派开始,他甚至在《九三年》的最后一步中,让好人去救坏人,让审判发生颠倒。这时我们才可以自豪地说,雨果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