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金榜题名之后》这本书的过程,让我反思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在读完后,我不禁感慨万分。
与名牌大学生相比,我并非清华或复旦的学生,我属于弱势学生,正如作者所说。我的父母都是务农的劳动者,他们是我们家第一代上大学的人,我们居住在东部贫困县,而不是中西部地区。我从一个乡镇走出来,进入县城读高中,然后通过考试进入了省会城市的大学。
大学第一年,我也经历了书中描述的文化冲击。我第一次吃肯德基,第一次逛大商场,我穿着土气的衣服,学校里的衣服基本上只有校服。我的室友会嘲笑我不标准的普通话,虽然那是善意的嘲笑。
面对陌生的大学文化冲击,我选择退缩到我熟悉的领域,专注于书本学习。我的努力确实使我的绩点一直保持在3以上,每年都拿到奖学金。然而,我并不知道绩点能为我带来什么。
我也参加过学校的社团,但在参加几次活动后,我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就不怎么去了。通过加入一个协会,我认识了一个大二的学姐。
为了接触社会,我从大二开始在校外找兼职,但兼职的工作都比较简单,例如发传单、当导购、服务员或家教。尽管我的社会经验积累不足,但庆幸的是,在兼职过程中,我遇到的人大多友善,没有受骗,没有遭受损失。
我们的辅导员在开学和申请入党时与我有过几次接触,但没有进行深入交流。
为了缓解大学社交的尴尬,我联系了一些高中同学,有几个朋友一直保持联系了几年。我的个性完全符合作者所说的,我是直觉依赖者,而非目标掌控者。
在大学四年里,我一直处于迷茫的探索中,直到毕业找工作时,因为我出色的成绩,获得了一次保研面试的机会,但那时我已经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所以没有把重心放在保研上,错过了机会。
我问父母我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他们说,你自己决定。当我找到工作后,他们说,这个工作也不错,你回来吧。于是,我回到了县城,一直工作到现在。因为父母也不懂这些,所以他们无法给我任何指导。
再看这本书,我无法后悔说我浪费了大学四年的时间,因为当时的我没有现在的认知。身处那样的环境和身份的我,无法做出更好的选择。
作者很多时候像是探索到了大学的门道,但她的分析并不能解决贫困学生在大学里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贫困学生如何突破自己,如何进行有效的社交呢?他们的社交资本很有限,已经很不容易从家庭支持下走到大学。如果去做兼职工作来积累社交资本,实际上也会错过校内有效的社交人脉。
另外,辅导员如何放下身段去理解贫困生的痛苦呢?我记得在大学时,申请贫困生的过程中需要提交各种材料,最后我的自尊心受损,直接放弃了申请。但辅导员也没有问我是否需要帮助。
大一第一个学期,我的计算机选修课挂科,原因只是因为我不会使用软盘,因为我从来没有使用过,而且性格内向的我也不懂得寻求帮助。
实际上,我觉得作者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真的很不容易,至少我感到我的大学生活终于被理解了,有人关注到这样的校园群体。如果我们能结合自身认知的改变,贫困生的命运也并非不可改变。
命运就是这样复杂多变,但那些不放弃自己的人最终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我希望每一个大一学生,甚至高中学生都能读一读这本书,就当做一个地图指引,让自己不再在大学的迷宫中迷失方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