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要从以自我为核心转变为以生态为核心的观点。这并不仅仅是在字母上将g变成c,而是指整个人类意识和道德的改变。这个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们经常说要保护环境,但是什么是环境呢?在环境这个概念中隐含着一个中心,即围绕着这个中心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毫无疑问,这个中心就是人类。这个中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的概念,而是更深入地成为了价值判断的依据。保护环境是通过人类手段将环境维持在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状态下。而对于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同样是以人类为核心来衡量的。
在我看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经经历了几个关键的转折点。首先是“原始”时代的天人一体,无论是农耕文明还是游牧文明,人类的生存都离不开自然。在受到农耕文明影响的人类中,很早就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对于农民来说,钱总有花完的时候,但是只要拥有土地并且勤劳努力,总能在温饱上不愁。在生产力相对欠发达的古代,人们尊重自然,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其进行改造。对于自然的敬畏成为了神话传说和故事的经典主题。
接下来是“工业”时代的天人分离。工业革命的爆发使得生产力指数级地增长,人类就像是丧失理智的巨龙,对自身的力量感到惊讶。“自然算什么?我有了统治自然的力量。”从那时起,人类与自然开始分离,人们不再住在充满鸟语花香的森林中,而是居住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中。自然只是一个“原材料仓库”,它的存在意义只是为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木材。保护环境的概念正是在工业时代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个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是它也到了需要转变的时候。
最后是“生态”时代的天人和谐。生态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就像鱼缸一样,过去我们考虑的是如何让鱼过得好,而现在考虑的是整个鱼缸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这个观念的进步和难度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人类从来都不是也不会是自然的中心。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来看,人类只是地球上的过客,是这个蔚蓝星球历史上短暂的一页(人类的生存时间甚至不如恐龙长)。经历了无数的教训之后,人类开始重新尊重自然,明白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道理。虽然我们口头上很容易说,但是真正付诸行动却是困难重重。了解生态系统的机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前我们只考虑ABCD四个因素对人类的影响,而现在,生态系统需要ABCD和人类之间的和谐共存。这个系统的计算量和可能性是非常庞大的。由于无法预测行为带来的连锁反应,摸不清这个系统的机理可能会导致结果与期望相悖。
这也是作者对于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充满期待的原因。全世界都期待着中国能够走出一条生态之路,为人类探索未来提供宝贵的财富。然而,正确的道路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重要的是如何实施,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