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背诵唐诗宋词,但很少系统地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直到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我才开始关注那些杰出的唐诗和著名诗人背后的心酸故事。
如果我要选择一本更深入又简单易懂的书来了解唐朝诗人的生活经历,我会选择《和唐朝诗人握个手》这本书。它是“和古人握手系列”中关于唐朝历史的一本,主题是从唐朝诗人的角度去审视唐朝的科举制度。
一谈及科举制度,我脑海里立刻涌现出几幅画面:埋头苦读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学子,秀才们拿着卷子背诵;背着行囊、怀揣着对国家的报效心愿的考生们向京城赶进;一大群考生排队进入考场,在一个个单间里拼命写字;張榜之日,挤进人群中看榜的队伍,上演着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戏剧……
如果说这种科举制度不好,那它却是无数寒门子弟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但如果说这种科举制度很好,又带有强烈的门第观念,官员永远占优势,富人永远优于贫困者……
中国文明瑰宝中的唐诗文化就出现在这个时期,那些杰作频出的唐朝诗人也是在这个背景下浮沉的,这正是唐诗作品在竞争激烈的舞台上扬名立万、或者黯然无闻的广阔空间。
这本书对科举制度的介绍是这样的:你以为通过苦读才是中榜的唯一途径,实际上行卷、温卷、省卷的效果比较好。比如,“逢人说项”的主人公项斯就是因为名人的推荐而中了进士;比如,“趔趄嗫嚅”这个词来源于韩愈对考生们行卷样子的描述,意味着畏缩不前、奴颜婢膝的样子;还有朱庆馀写的《近试上张水部》这首诗,是为了向张籍询问考试结果而写的,谁能想到这样一个背景下的作品竟然成了后世脍炙人口的名篇:“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听到这些解读,你是否也觉得有趣,再背诵这首诗时是否也更有画面感呢?
很多书不因内容深度而受人称赞,但因其简单易懂而赢得认可。只要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那这本书就是好书。如果你对唐朝诗人参加科举考试的趣事也感兴趣,那么不妨阅读这本书,我觉得它很有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