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凯老师的《烟雨任平生》是一本内容十分深入探讨苏轼生平和作品的书籍。阅读起来并不是入门级了解苏轼的工具书,相对有一定难度,建议读者最好是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功底,并且对苏轼的生平和作品有一定了解之后再来阅读此书。
从《烟雨任平生》的感觉来看,郑老师似乎已经把苏轼的一生经历和作品熟稔于心,并且将这些知识和感受融入到了书中。在书中,他没有按照传统的时间顺序,从出生、上学、为官波折等来写苏轼的一生,而是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写作方式,从一个作品延伸,衍生出了很多和作品有关的事件和人物。同时,他也从苏轼的生活特色出发,涉及到了品酒、品水、品茶、写字、作画以及做最有文化的吃货等方面。可以说,郑老师将苏轼的方方面面都再次进行了刻画。
这本书直接引用了很多原文,不仅包括苏轼的原文,还有其他相关人物的原文,使得读者可以直观地进行对比。当然,对于那些对古文不熟悉的人来说,这也可能会带来阅读障碍。阅读这本书后,读者会意识到原来自己所知道的苏轼的诗词作品只是九牛一毛,对于苏轼和其他作家的作品量还有很大的差距。
书中详细讲述了苏轼卷入“乌台诗狱”的来龙去脉,他因为在《湖州写上表》中的气话而受到了朝中的攻讦,甚至差点被杀头。这充分说明了因政见不同所带来的可能性,即使是冤罪也可能无法避免。将苏轼的谢表和韩愈的《潮州刺史谢上表》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苏轼即便面临厄运,也没有像韩愈一样呼天抢地,而是悔而不屈服,哀而不怨。这种态度被称为“过于昌黎远矣”。
读苏轼、学苏轼,最重要的是学习其豁达开朗的性格,超脱于人世间的荣辱和世态炎凉。他能够随遇而安,随兴而动,不被外界所困扰。他曾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句话被郑老师戏称为“惟江中之鳊鱼,与山间之肥猪,口得之而为味,鼻遇之而成香”,充满了幽默感。读者不禁会因此产生食欲。
苏轼在被贬谪到岭南时,展现了他的堂堂正正的性格。他不依附于世间权势,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到达惠州后,他意外地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爱,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还第一次品尝到了荔枝这一人间美味。然而,他的昔日朋友和死对头并没有放过他。据说苏轼在惠州生活得相当滋润,于是再次被贬谪到海南。
年过六旬,身体多病,苏轼流亡到儋州。虽然他经历了迷惘和彷徨,但他始终没有后悔过。他从儒释道中吸取了光明和开朗,超越了狭隘的私欲。他认为“也无风雨也无晴”,说明了他的胸怀豁达。这本书通过对苏轼生平和作品的深入探讨,向读者展现了苏轼的多个侧面,同时也向读者传达了苏轼所追求的心境和人生态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