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是一本名声很大的书,我已经知道很久了。编者按(韩寒)和序(刘德华诶!和李敬泽)把我的期待值拉满,看完之后我很想知道作者写这本书时的年龄。通过阅读我产生的最大共鸣是,年轻的文青们都有一种想要记录那些人、那些事和那些思考的冲动。这可能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青这个词并不被看好。毕业后,我一直很务实且坚强,一点都不像个文青,也没有再读过高中大学阶段那种悲伤和感伤。但是这几年我开始阅读、旅行和思考,初步见到了世界和众生,开始初步感受到文学和哲学的重要性,也开始更加了解自己。
《皮囊》的前几篇讲述了家庭的苦难,得到了豆瓣网友的高度赞扬。我也同意,坦率而克制地叙述这些故事是触动人心的,因为它们真诚而不自我,让人感觉到了阿太、母亲和父亲的存在。我也注意到,作者来自一个小镇并没有离开,反而对自己有特殊的情感纽带,我对此很羡慕。
中间几篇观察人间的故事被网友批评为起伏不定,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它们不如前几篇那样真诚。就像作者认为自己没有真正地“看见”父亲一样,他其实也没有真正“看见”张美丽、阿小、文展和厚朴。
是的,当我最终“看见”了自己之后,我才真正地看见了一切。当我看海时,我看到了自己;当我看山水时,我也看到了自己;当我看他人时,我同样看到了自己。有些人喜欢谈论他们年少时的勇气和“你没有见到的我”,实际上是因为他们不接纳自己的当下,或者主体性太弱,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渴望将自己的倾诉传达给他人。这几篇文章虽然并不是在倾诉自己,但每一句话都是在描述他人,实际上也都是在描述自己。作者年轻时肯定有过自我膨胀的阶段,特别是当他回到故乡时。
大概在大学时期,我和朋友们深有感触地说,成长就是不断发现曾经的自己是傻瓜的过程,这句话直到现在仍然有效。也就是说,每个当下都是你将来最无知的时刻,你意识到这一点,但仍然认为现在的自己成熟而清醒。所以从《海》开始,我好像看到了如果我现在随笔写下的人生感悟和总结被集结成书,会被人骂的场面。
然而,我不得不从自己开始写作,因为只有当一个写作者能够彻底地解剖自我一次后,他才能真正尊重和理解其他人的生活。以前我认为,通过见天地和众生来看待自己就足够了。后来我发现,只有当你看见了自己之后,你才真正能看见天地和众生。前者是因为自我这个东西经过与外界的碰撞后反弹回来,才能被看见;后者是因为只有你理解了自己,才能理解他人。同理心是最为个体化又最为普遍化的东西。这也是写作和阅读的意义所在。
在看到自己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主观地体会自己的感受,又需要超越自我去观察和反思。要做到既有局外人的视角又具备同理心,既需要局外人的观察力,也需要将自己融入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局外人的视角是天然存在的,通过增加感知力来观察并不难,但要同理他人就很难,因为放下自我是很难的。与亲人共享的历史和与亲人共同拥有的部分“自我”,使得看见阿太、父母比看见张美丽、阿小、文展和厚朴更容易。
我也有一些想要记录下来的人、事和时光,但我知道,喜怒哀乐并不相通,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如果没有通过阶段性的交流与对话,我就无法真正“看见”。我努力看清自己的来处,在与一些与我存在一定距离的人面前放下自我也不太难,但我明显感觉到,从今年年中开始甚至是上半年开始,我开始下意识地拒绝放下自我去“看见”和“融入”一些看似无趣的人。假设我写下了这些人的故事,我只能以个人的视角出发,每句话都写的是我。
正如《皮囊》的封底所说,书籍就像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内心的东西。如果我三年前看到这本书,我可能会读得下去前几篇故事,但由于我的经历和阅历不足,很难去体会那些故事。中间几篇故事我可能会和作者一起从他人的眼中看到自我,但同时也会感觉有些不对劲。后面几篇可能会给我一种被点醒的感觉,引发对生活道理的思考。
现在,在自认为足够(但也深知永远不足够)理解当下自我的情况下,这本书仍然对我有触动,但我更多地站在一个想成为写作者的人的角度,站在可能和作者写书时年纪相仿的人的角度去感知作者。我甚至在思考,文学评论家是仅仅掌握了相关理论或读了足够多的书就可以了,还是我自己也需要深入感受写作的过程。对我来说,只有当我有足够的输入和开始输出自己的想法和观察时,我才能真正形成这种感知视角。
我一方面和作者在后记中提到的一样,开始无法抑制地想要写作,想要整理并输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想要记录下那些故事来留住每一个人,并感受到了强烈的紧迫感;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刚刚开始了解自己一部分的人,我开始看到自己的来处,也开始关注和观察人间;此外,大概从今年年中甚至可能上半年开始,如果我在网上看到类似后面几篇的人生感悟,我可能会直接略过。比如我曾经关注的一些“鞭辟入里”的网红,我现在只能看到他们拗着的姿态以及网红文的技巧,感受不到真诚和真实。我已经吃够了那些高屋建瓴的道理,我对具体的故事更感兴趣,我想写下具体的人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