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第十章群际关系
本章节个人认为极其难懂,在阅读过程中一知半解的知都没有了。在群际关系的谱系一节中,终于出现了一处生活实例。是一段安徽人和浙江人的简短对话,可以理解到这是隶属两个不同范畴的个体之间的群际互动,但读到二级标题:人际-群际行为连续体,本人依旧眉头紧锁,不能理解。对于最简群体范式本人更是不知所云,个人认为是用一个概念解释另一个概念。对于大二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与内化。第四节偏差地图与恐惧管理中,提及刻板印象和其的发展-“偏差地图”。阐释四类群际情感体验和两个维度。大部分讲述的是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而迈尔斯教材重点阐述刻板印象带来的后果、危害以及如何减少偏见。个人认为后者更具有社会意义和可利用性。
马工程第八章人际关系
马工程教材从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人际吸引、情感与亲密关系、人际信任与社会信任四个方面阐述人际关系。其中,包含马克思对人际关系解释以及中国社会中的社会人际关系。迈尔斯版教材则从友谊、爱情、亲密关系三个方面讲述社会吸引与人际关系。马工程教材与迈尔斯教材中对于亲密关系的爱情都是以下方面解释的:1.爱的类别并引出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论。2.人们在选择伴侣时会做出得考虑。但在表述方面上,两者是有区别的。马工程教材明确清晰地写出了名词解释,并且引用研究结果。迈尔斯教材引用名人名言、图表、插图的形式,更具有人文色彩地阐述概念。马工程教材注重于对概念的阐述,划分人际关系的类型,列出人际吸引的规则,但没有与生活实例相联系。只有定义的罗列,对于学生来说枯涩难懂,很难理解并运用理论。本人读完人际关系的分类一知半解,知道有这个概念,但不理解意思。迈尔斯教材则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概念,并且举出生活实例,助于学生理解。比如在提到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时,书中用一个幼儿园女孩的回答来嚷学生更易于想象与理解。
马工程第六章社会态度
在本章第四节中提及偏见,偏见的产生因素如下:外在客观环境因素、认知心理过程、群体归属和身份认同的心理、群体之间的相互冲突和竞争。迈尔斯教材从点出发,说明偏见的社会根源:社会不平等;权威人士受偏见程度很高;宗教与偏见;从众维持性别偏见;迈尔斯教材中偏见的动机根源的内群体偏差与马工程教材中的内团体偏袒有相似之处。马工程教材仅用三行话就结束了对其的解释,相反,迈尔斯教材用接近一页纸,阐释内群体偏差带来的积极自我概念、滋生偏袒,并沿伸到喜欢内群体是否必然讨厌外群体这个问题。并且,马工程教材没有提到如何避免偏见,对于偏见的学习是不完整的。二者相比,迈尔斯教材更加细致,对理论阐述和问题解释有多方面多角度的看法,也更加全面。
马工程第四章社会动机
在对自我决定理论作解释时,仅点明了其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列出多个子理论,没有进一步深入解释。我认为这种解释并不能对我的学习和理解带来实质性帮助。对于社会动机的理论解释是用了较多笔墨来表述的,从本能论和非本能论两个角度出发,阐释麦独孤、弗洛伊德等人等理论。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动机观点明人的需要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这段话仅仅让我理解到马克思主义与需要有联系,仅此而已,进行不到更深度的思考。马工程教材对于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四种:基因遗传、挫折影响、获得奖赏、群体影响。而迈尔斯教材对于攻击的影响因素讲述到媒体影响。这能够时体现代价值与实际意义,观看过多暴力电视节目与攻击行为有关。由此比较,马工程教材不够贴合实际,給我的感觉是一本“高高在上”的理论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