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通过描写七位名人的妻子,展现了她们作者并没有将她们定义为男人的附庸,而是真正站在她们的角度去叙述她们的故事。这种观点的转变让读者更能深入了解这些女性,她们不再只是他们丈夫的一部分,而是拥有自己名字、动机和人生的个体。
在书中的首章中,作者介绍了“逃婚”这一现象。在五四新思潮的冲击下,一些新青年将自己不想要的妻子留在家中,单身离开开展新生活。然而,背后却是被抛弃的旧式妻子的自杀,那些被视为婚姻问题的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者被看作随之而来的传统的死物。在这个背景下,这七位主角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婚姻生活。
书中第一个主角是朱安,对于她的描写解决了我对她的两个困惑。第一个问题是鲁迅为什么希望她能读书,但她为什么没有去读。作者提供了答案,她附近没有学堂,而进步城市的女子学堂主要是以少女为主。除此之外,朱安从小行动不便,年纪也已经较大,即使她真的克服困难进入学堂,仍然会受到偏见的困扰。第二个问题是,她的家庭环境不错,为什么她的身材那么矮小,这能说明家人对她的重视吗?作者指出,在当时,中国女性普遍身高较低。虽然朱安的身高可能相对较矮,但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仍然属于正常范围。
此外,书中对朱安的描写使她更加像一个个体,与《朱安传》中的描写不同。《朱安传》中的作者倾向于同情地看待朱安,将她置于一个被观赏的地位,她更像是作者同情的对象,而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虽然可以说这种同情视角表达了人文关怀,但它太过泛滥,太俗套,缺乏对传记主人公的敏锐和尊重,我并不欣赏这种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有几个人之所以能够免于缠足、逃离被安排的婚姻并有机会读书,都离不开他们父兄的帮助。这让我想起了一部我不喜欢的电影《阿凡达》,也是一个侵略者帮助被殖民地的情节。这难道意味着女性应该对男性心存感激吗?毕竟,传统上限制女性缠足、不让她们读书的方式都是由男性建立的。我不喜欢这种情节,因为这仅仅是拥有资源的人才能够从容应对的情况,父兄的帮助并不意味着男性比女性更具有女权意识,而是因为那些缠足的母亲和不能念书的姐姐已经没有更多的能力来帮助她们了。
这一切只能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整个世界的历史中,男性一直掌握着主导地位,他们是这艘船的舵手,所以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这艘船的去向。有时他们是暴君,有时他们又是救世主。有的人既是暴君,又是救世主。女性是否读书、是否缠足,根本不重要,这只是男性剧本中的一部分而已。
我真的很高兴能够了解到这么多个女性的故事。她们不再只是一串名字,而是那些如此鲜活而独特的个体。她们有朱安这样的人,她不再被视为鲁迅的附庸;她还有个性鲜明的江冬秀、彷徨失落的曹珮声、聪慧坚韧的张幼仪、浪漫热烈的陆小曼,以及才学出众的林徽因。这些女性已经超越了一个名字的含义,她们丰富多样且独具魅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