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前二十年,许多人写作是不自由的。这样的写作被局限在一定的条框藩篱内,与功名利禄划等号。以至于在这段时间结束后,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提笔,写怎样的文章,更不要提怎样去打破这一现状,冲破这一枷锁了。
所以写作的用途是什么在作者舒明月看来,它不仅是审美的载体,更是和感情息息相关:“文学的审美多属一种移情作用,经由情感,某些重要的心理内容被投射到对象之中。”在广大读者看来,阅读感情、理解感情可以水到渠成,但是表达感情、记录感情就显得尤为艰难。这也是我在多年教学生活中发现的常见问题:学生的外语输入项考试(如阅读、听力)评分会相对较高,但是输出项考试(如口语、写作)反而评分较低。他们是没有自己感情的机器人吗非也,他们很有可能是并不太明白感情要如何抒发,尤其是经由规范的写作行为来书面化地表达抽象的情感。于是作者的终极写作奥义就是:依靠品味名家的写作细节,提升自己的写作功力。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有效的写作方法,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好文章、积累好的情感宣泄素材,是一种快速的审美提升和紧急的“开闸泄洪”,用小的杠杆撬动感情的大图景、大壁垒。
如果说作者单单是着眼于小的细节描写如色彩、动物、美食等等,这就是又曲解了她的良苦用心。这些名家选段里的形形色色的内容,无不是为作家整体文章的情感做铺垫。而舒明月也认识到了这点,所以每一章节都有一个集中描述作者意图的段落,可以让读者不至于光顾着欣赏美文而忘记这一描写对象的作用。如:“沈从文有一种神奇的本领无人能及,就是于同一笔墨中蕴含层次,或者说善于制造一种暧昧的分殊对立。他写汪星人,写主人如何得了它的陪伴与它欢乐互动,可是整体上却使人觉得狗吠人愈静,其实更强化了翠翠的孤雏身份。”在这里,作者仿佛用一个钩子把读者的心智勾回来:别光顾着欣赏佳作,你写作的时候是否也该注意这些手法“能够做灵活调整的前提是语言的素材库足够丰富。”选段尚可以跟着品味,我个人觉得真正有用的地方是每一章后面扫码可以获得的原文。有一些细节和情感的获取必须一口气读完作品才能领会到那种酣畅淋漓、水到渠成的快感。
关于文学所传达的感情关怀,作者说:“阅读对于写作的指导意义正体现于此。那些具有直指人心天赋的敏锐作家能够让我们意识到自身无往不在枷锁中的处境,帮助我们清除那些阻碍情感流动的堤坝。”抛开作者的分析不谈,儒家文化指导下的感情是含蓄的,是拿捏着的,“端着的”。这种失去情感渲染和冲击的文学作品自然不能引发灵魂深处的共鸣,不论是美还是爱。所以说从细微处着手,从提笔处勇敢,如果不会写,那先从好的作家的作品中排摒除于感情外放表达的羞性,再试着自我表达。舒明月说:“写作,乃至任何一门技艺,高手的巅峰对决比拼的一定是内力,也就是艺术家心灵世界的丰富度和情感的强度。”如果是自由写作,我觉得读者可以拿出自己从前的习作,看看是否真诚地、毫无阻碍地抒发了当时的情感是否有扭捏、讨好之嫌,并试着进行修改。如果说写作(任何一种创作)都影射着当时的情感、周遭环境,连大卫·鲍伊都说“我只是出于本能在做音乐,并且受环境、人、热情等影响很大”,那能不能敞开心扉,用质朴的感情填补纸面的空白就成为了值得学习的东西。
最后,舒明月似乎是一位很敢于表达,很乐于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她对于一些著名作家的批判、分析厌恶的理由有一些很值得年轻的读者开阔眼界来读一读。对于获奖作品不都一味赞扬已经成为了思想道德的一部分,一些章节的思考已经脱离了写作的范畴,是很有启发的。
问题:大部分还是围绕小标题的佳作赏析,和写作相关的部分内容过少。有时只在一个段落的几句话内说完。如果说是“大师们的写作课”,大师并未出现教写作,如果自我标榜为“老师”是不是应该带着深入分析或者是进行一些语句对比,把入门写作的例子和加入大师点拨的例子放在一起,让读者有一种直观的进步体验。
本书的定位:是谈心、上课似的口语化教程,还是严肃的出版物一些个人色彩和倾向很浓的选段在书中引入是否合适比如大咕咕咕鸡,对其微博的摘录是否可以作为说服力很强的有关写作的例子认为:“当代红人大咕咕咕鸡对现代经典作家鲁迅的继承,来证明我们已失落掉的无比美好丰赡的文学传统——嗯,其实——还未曾断绝吧……”这种理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就只是把鲁迅的几句话和网络红人的几句话列了个表格,然后靠着个人喜好给他戴了个传承人的帽子吗结论来得也太过简单,这是学术研究还是单纯的个人爱好作为读者,我认为这张表格根本没有说服力,也看不出来两个人在情感表达和语句结构之间有任何可比性。既然舒明月把鲁迅捧到了绝对的高度,那大咕咕咕鸡他配吗
其次,无效解析。比如《菲茨杰拉德化平庸为神奇的法力》这一章,开头讲以动态写风景,接着写菲茨杰拉德的“催眠术”,中间的讲解堪称苍白:“菲茨杰拉德通过不遗余力的渲染和暗示(什么渲染、怎么暗示原文中哪里是渲染,哪里是暗示),成功地以文字造就了一个具有特殊风貌的(什么样的特殊风貌是躁动和浮华吗哪里看出来是特殊的)世界,妥妥地蛊惑了天真的读者。”这样的分析语句在我看来完全是凑字数之举,不是说摘录一些英文原文(题外话,英文原文所有的格式都是错的……咱能调整成正常的半角标点符号吗)和一些自我整合的中文翻译就可以教会读者如何写作的。本来在小说中抛弃上下文截取描写段落就很容易让读者走神,然后再加上这样毫无根据的语句,我不是很相信读者读过后就能知道怎么写出“具有特殊风貌的世界”的。最后,这章说菲茨杰拉德“的造境还表现在爱作谶语和断语这一点上”,然后给“谶语”下定义:“笃定于玄虚之事,知天命,以小见大,以一瞬间定终身的姿态。”然后下面选择的原文,包括选编的郭敬明+鲸书+游识猷的部分都是以一种负面的角度在做无效评论。那么这种“做谶语”对舒明月来说是正面还是负面,她似乎自己都已经写忘了。就像她自己在总结段落说的:“这句话简直无懈可击。什么也没说,但是好像什么都说尽了,怎么理解都可以,怎么解释都能通云云。”我甚至都在怀疑这句话是不是在说她自己写的这个章节(笑)。这些似是而非的分析并没有抓住《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选段的实质,也没有看到她读到的个人解读。总之是看了一章不明不白的中英文对照。简言之,她的这段分析还不如她自己在章节末尾节选的村上春树对于菲茨杰拉德的解析来得痛快呢。
至于一些结论,如:《你为什么不必读翻译文学》再此我是完全不同意,但是我尊重她的想法。所以说如果您是一位正在备考的学生,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您来说完全没用,不如沉下心思把学校老师的推荐和语文读本认真读上几个来回。如果您是想自己写写随笔,记录生活,或者闲来无事想让自己写作不至于生疏,那这本书里提供的一些选段可以供您参考仿写。如果您是靠写作挣钱,那这本书我不知道对您还是否有价值,因为我相信您也写得出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