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地缘看三国》以东汉十三州为主线,展示了那个时期中央之国的人文地理风貌,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与此同时,我最近刷了一遍新版《枪炮、病菌与钢铁》,书中提到了年鉴学派学者布罗代尔的“多维历史时段理论”,他将历史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三个时段,其中长期时段即地理时间,对历史的影响最为深远。
这段时间跨越了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的近一百年,许多人被时代风云变幻所裹挟,他们的命运和决策都离不开地理因素的考量。事实上,地缘因素是无法忽视的力量,它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读《地缘看三国》之后,我收获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感悟。首先,东汉的“十三州刺史部”是根据《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而来的,这相当于秦朝郡县制的升级版。
其次,在东汉末期,朝廷军队的质量下降严重,士兵伤亡率高达90%。如果没有鲜卑领袖檀石槐去世,并且各部落开始自相残杀,汉末三国的局势可能会更加动荡。
此外,东汉司隶拥有超一线城市长安和洛阳,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城市圈。吕布成长的地方五原郡位于东汉对抗鲜卑进攻的前线,这个环境锻造了吕布无双的战斗力。
凉州在东汉时期是最不稳定的地区,多次发生羌乱,甚至有放弃凉州的争议。为了稳住凉州,东汉朝廷投入了大量兵力,并授予将领更大的权力。这也涌现出了凉州三明和董卓这个妖孽。
而袁绍为盟主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本质上是关东与关中的对抗。这一次,除了曹操、孙坚之外的关东诸侯都在划水,让董卓、吕布等关中势力取得了胜利。历史上的关中取胜的情况也是比较多的。
另外,黄河、淮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东汉时期的河流走向与现在不同,一些地名也有所变化。所以在阅读历史时,需要有准确的历史地图。
在唐朝之前,现在的江南地区其实是东汉时期的江东,也就是长江中游的南方。
同时,我也了解到一些历史地名的变化,例如鄂州和武昌在现代的地名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需要注意区分。
此外,北岳恒山在现代被称为大茂山,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改名为常山。在那里磨炼出了赵云无双的战斗力。
诸葛亮在出山前,耕种于南阳,东汉的南阳与现代的襄阳市相对应,而现在的南阳则是东汉时期的宛城。如果诸葛亮在现在的南阳耕田,那么刘备等人就不得不三次跑到曹操的地盘上冒险了。
至于赤壁,则有两个地点,一个是黄州市的文赤壁,苏轼写下《赤壁赋》的地方,另一个是武赤壁,也就是今天的赤壁市,正是战争发生的地方。
还有一些古代地名虽然古今有别,但它们依然存在,只不过现在变成了县镇的名称。古代城市与现在的县镇相对大小差不多。
曹操逃跑时经过的华容道位于云梦泽,这个地方名字充满了文学意境的湖泊。到了东汉时期,华容道的面积已经缩小,变成了沼泽地势。如果是在夏天,曹操可能就无法逃脱了。
关于安全战略,东南偏安政权守江淮、厚荆襄,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则提出了“跨有荆益”和“外结孙权”,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
由于淮河和樊城(襄阳)都在曹操手中,孙权无法攻下合肥,只能采取被动的战略守势。
夷陵之战的爆发时间正好是三国时期的开始,蜀汉惨败意味着《隆中对》已经泡汤,虽然之后还有60年的三国时期,但实际上它已经结束了。
法正告诉刘备,汉中和鱼复是巴蜀地区的咽喉。刘备和诸葛亮派遣魏延守汉中,实际上是非常信任魏延。白帝城就是鱼复,因为容易防守而成为刘备最后的撤退地。
司隶地区以及南阳、汝南这两个郡在经济上是东汉时期最发达的地区,后来属于曹魏。三国鼎立的经济基础是中原经历了战乱,土地荒芜凋敝,而南方的巴蜀、江东则得以开发。当中原稳定发展起来后,经济与南方迅速产生差距,为统一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果深入了解三国的地缘关系,你会发现诸葛亮在没有经过文学艺术加工的情况下更加伟大,闪耀着中国士人精神的光辉。
总而言之,《地缘看三国》通过全面展示东汉时期的人文地理风貌,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个时代。同时,该书也为我们展示了地理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三国时期地缘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