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我阅读了安德烈·纪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窄门》。这本小说让我感到愈发沉醉,因为它不仅缺乏曲折的情节和典型的人物,更重要的是它充满了大量的心理活动。全文以第一人称写就,讲述了男主人公杰罗姆对女主人公阿丽莎的"所见"、"所思"、"所闻",最后附上了阿丽莎的日记。
乍看之下,《窄门》可能显得平淡乏味,不适合当下这个速食爱情时代的人们阅读。放眼当下,阿丽莎似乎过于故作姿态,明明深深爱着杰罗姆,却只因为所谓的"高尚爱情"、"永恒之爱"等虚无缥缈的概念而一次次拒绝他。如果我们不能超越自身视角去理解这种爱情,很难真正与阿丽莎产生共鸣,也很难为她的死感到震撼。
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杰罗姆与阿丽莎是表姐弟关系,从年幼时就相爱。然而,阿丽莎的母亲却追求私欲,不顾一切地在孩子们面前展示与情人之间的爱。这使得阿丽莎从小就无法解脱对精神之爱和肉体之爱的冲突。
对上帝的信仰帮助着阿丽莎克服内心的恐惧,也克服了面对杰罗姆纯洁的爱时的自卑感。然而,上帝的信仰也使得她更加害怕欲望的爱,也因此感到更加自卑、纠结和绝望。为了证明自己的爱是洁净、高尚和纯粹的,阿丽莎一次次拒绝了杰罗姆的求爱。她远离杰罗姆,用距离和思念来考验这种爱情;她将杰罗姆推开,希望他们能通过神设立的"窄门"最终达到永恒的幸福。
然而,在她将死之际,她发现所有的坚持可能只是一场幻灭。杰罗姆深爱着阿丽莎,起初他也将德行视为爱情的前提,但更多的还是希望能从中获得世俗的快乐。面对阿丽莎一次次的拒绝,他逐渐失去了信心。他没有真正读懂阿丽莎的内心,直到阿丽莎去世后,通过阅读她的日记,他才明白阿丽莎对他的爱。
故事的最后,他们的爱并没有通过上帝的考验。然而,这样完美无缺的爱情,根本就没有凡人能够通过考验。纯精神层面的爱情究竟是否可贵?这种无望的爱情是否值得人们一生追求?
在读完《窄门》之前,我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许在被问及时,我可能会同意这种爱情的价值。然而,阅读完《窄门》之后,我发现这个问题过于深奥,让我无法下定论,也无法肯定或否定。一个如此美好高尚的爱情,却却导致了一个少女的死亡。
"一个人可以把一种无望的爱情那么长久地保存在心中吗而生活可以每天从上方拂过却不将其吹灭。"这段话在我脑海里徘徊了许久,让我心生感慨。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读一读这本书,尽管它可能看似不切实际,但它完整地展示了一种精神之爱的全部。它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另一面,也让我们看到了爱人的另一面。它沉甸甸地散发着一种重量感,让我们愿意不再轻易亵渎任何一种爱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