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人,很难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他的性格。他在不同阶段展现出完全不同的面向,既善良又无情,既精明又昏聩,既痴情又滥情。乾隆将帝制时代的盛世推向巅峰,但也埋下了衰落的祸根。
由于他的复杂性,他在娱乐化浪潮中获得了广泛的认知,但真正的个性却更加模糊了。要了解他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会这样,以及他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我们需要去历史中寻找答案。
乾隆的青年时代似乎备受上天眷顾,不仅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还获得了极好的运气,迅速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并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婚姻。
关于乾隆为何被康熙指定为储君,有许多细节在历史记录中被揭示出来。爷孙俩的初次见面是由雍正精心安排的,乾隆凭借其超高的智商和情商赢得了康熙的青睐,并被亲自养育。康熙甚至特地调查了孙子的生辰八字和母亲的情况,一切都得到了满意的回应。
乾隆父祖两代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甚至权力交接也异常顺利。刚刚博士后毕业的乾隆改变了父亲的严厉风格,准备成为历史上最贤明的君主。
然而,孝贤皇后的去世是乾隆中年性格和命运的转折点。尽管我们都知道这对皇帝夫妇深情厚意,但我们仍然低估了孝贤皇后的影响。她是乾隆的贤妻和知己,两人在性格、兴趣和理念等方面高度契合。她的离去让本来温和宽厚的男人变得暴躁和阴郁,并成为了花心渣男。
中年乾隆突然意识到他父亲的严刑峻罚是必要的,大批未能理解圣意的人都受到了惩罚。他一一清除了皇权的七种潜在威胁,包括外忧、民间起义、权臣、宦官、后妃、皇族和朋党。
而晚年的乾隆则自称为“十全老人”,追求享乐和守成。他决定好好享受余生,大贪和珅成为他离不开的助手,这种风气在整个王朝弥漫开来。
他只想守住一切,再也不想改变任何事情,然而此时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的浪潮使欧洲走在了前列,而乾隆却对此毫无觉察。这种封闭和短视为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国内也并非一派太平。面对人口持续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乾隆并没有实现经济升级换代,而是错误地选择了高压控制,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并销毁了大批书籍和档案。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没有制度的保证,只靠个人自觉,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走向自己的反面。”强大的乾隆同样无法摆脱历史规律的束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