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虽然被列入“中国证券分析师丛书”,但我觉得它几乎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帮助我建立了看银行的宏观视角,解答了我对银行业的诸多疑问,并让我在阅读中经常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也十分赞赏作者广阔的视野、条理清晰的叙述、深入浅出的阐释。
在我看来,这本书有三个特点。其一,它从多个角度介绍了银行,适合各类人士快速了解银行业。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六章。上篇侧重宏观,介绍了银行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及银行的监管。下篇偏微观,介绍了银行的业务、财务分析和估值、战略分析。因此,本书既适合分析师、投资者,也适合银行从业者、银行业监管者阅读。读者可以有选择地各取所需,但如果有条件全篇阅读,自然会对这个行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其二,这本书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分析,帮助读者建立看银行的宏观视角和系统思维。本书从一家银行和一家企业开始,结合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二级银行制度,讲解了银行在基础货币投放和广义货币派生中发挥的作用,顺便教你如何看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本书分析了银行的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分别发挥怎样的作用,还解析了各个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定位。本书还以全球化过程中的经济转型分析了银行业的兴起和变革,以及不同类型银行的发展战略。构建这些思维框架后,以前学到的知识被分门别类地装进了“抽屉”,今后接收的信息也会被妥善归置,防止“碎片化”地散落。
其三,这本书以简明又睿智的方式,阐述了一些概念的实质,也解答了一些重要的疑问。例如,现代信用货币是债权、是欠条;银行放贷在微观上是为了自身经营,在宏观上是在为国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银行的特许经营不能简单地看作行业垄断优势,而是维护公众存款安全、维护银行业的信用乃至货币的信用。此外,本书还解答了为什么要开展宏观审慎监管、银行的盈利表现为何滞后于实体经济、银行股估值为何会偏低等疑问。这些阐述和分析可谓指点迷津,给阅读者带来很强的收获感和愉悦感。
读完这本书,我得出了两点感想。首先,读书什么时候都不晚。虽然我有时想到“相见恨晚”,但仔细一想,也算是恰逢其时。在我积累了一定的行业知识之后,这本书帮助我打通了“任督二脉”,将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规律。当然,如果我早些时候读它,说不定能少走一些弯路。其次,读书也是“冷暖自知”。虽然作者并不是很出名,本书也不是那种畅销全球的知名著作,但在我看来却是贴近中国国情、很接地气、言之有物的优质书籍。所以,读书不能只看“面子”,更要看“里子”,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总之,是金子总会发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被更多人看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