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笔记
Part1资本主义如何走到今天
1.资本主义是什么
1.资本主义=追求市场经济+(无限的)增长与扩张
2.“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
1.勤俭节约美德不会为社会带来利益,无限追求私利的行为却反而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带来就业和财富
3.做大经济蛋糕
1.个人对私利的追求→经济蛋糕总量的增加→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大
4.资本主义涉及两个维度的关系:
1.个人——社会
1.个人的独立
2.人类——自然
1.操控自然
2.科学与资本主义
1.增长的极限
2.救世主凯恩斯
1.政府可以管理或创造出人们的需求和就业
3.政府应该把钱花在哪;科学还是福利
1.美国:科学,欧洲:福利
4.极限理论的“倒退”
1.美国主导的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融为一体
2.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兴起和工业化
3.后资本主义
1.全球老龄化
2.新的中世纪
1.人口、经济稳定
2.国家->多元化主体
3.后信息化时代
1.信息文明的成熟及饱和
4.自相矛盾的资本主义
1.对未来的榨取
1.次级贷款并不进行收入再分配,而利用低收入者对未来的期待,提前掠夺他们未来的收益。富裕阶层只关心自己所持的货币能够不断增值,所以会积极支持这种政策
2.“系统风险”,“大而不倒”
1.资本主义是反市场的
2.自我实现的预言
1.“人类的经济和货币现象都是一种泡沫”
3.经济社会需要既不是完全追求利润最大化,也不完全利他和合作
6.知识的生态
1.要了解时代背景
1.比如,“私人的恶徳即公众的利益”是18世纪初,当时经济可以近乎无限地扩张。
2.重新认识自然
1.理解世界的四种立场
1.用机械论解释一切
2.人类与非人类的界限
3.非生命与生命的界限
4.一切都是连续的
2.现代科学的两大支柱:追寻法则、归纳推理
3.人与自然的重新连接
Part3后资本主义时代
1.资本主义的困境
1.经济不平等
2.过剩时代
1.结构性生产过剩,是以年轻人为中心的慢行失业的最根本原因。
2.大部分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再加上生产率的提高,社会需要的劳动力进一步减少
3.乐园的悖论
1.人们已经无法不断催生出新的需求,最终导致“生产率约提高,失业率就越高”。
4.重要的是时间
1.重要支柱:
1.抑制财富总量过剩
2.加强和重组财富再分配
2.时间政策:减少民众的劳动时间,用于与地区、家庭、社区、自然或社会贡献相关的活动
5.日本的社会困境
1.“法定假日倍增”政策
6.基因与文化的鸿沟
1.现代人的身体跟不上这飞快的时间
7.让生命消逝的速度变慢一些
8.反思“生产率”
1.产出/时间→产出/空间,引入环境税收
9.从改变衡量指标开始
1.福利和教育这种“生产率低下”的“劳动密集型“领域变成生产率最高的领域
2.为什么随着引入机器,失业率没有急剧上升在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密集型领域不断增加
3.需要公共政策来推动,比如老人护理领域在日本一半工资还比较低
2.修正资本主义
1.我们需要新的安全网
1.通过“人生较早阶段的社会保障”保证人生共同的起跑线或机会平等
2.“存量社会保障“或资产(土地、住宅和金融资产)再分配
3.恢复社区安全网的作用
2.回归个体机会平等
1.为了实现个人机会平等这一资本主义理念,就需要某种意义上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措施。
3.世袭:不平等的延续
1.社保的代际间分配
1.日本社保在表中整体最少但养老支出最多
4.代际公平
1.收入越高以后领到的养老金越多
5.资本主义的终结
1.土地和住宅的公有和共有
2.在经济增长减速时代,以前的资产自然会对贫富分化带来重大影响
3.创业者的消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终结或者自杀行为,必须实行“深入资本主义体系核心的社会化”
6.对新的“财富源泉”征税
1.环境税
3.从全球化到地方化
1.之前从区域起飞,现在向(包括社区和自然)区域着陆
2.社区经济
3.经济的区域内循环
1.“先进(东京)——落后(地方)”到关注各地特色
4.区域的自立
1.物质生产自立
2.工业产品和能源在国家内,不过自然资源尽量在当地
3.信息——全球
4.时间的消费——地方
5.不考虑财政,小城市可能比东京更“自立”
1.城市与农村的不等价交换
6.反增长
1.抑制过剩,时间政策和转换生产率的概念
2.加强和重组再分配,深入资本主义体系最核心的社会化(“人生较早阶段的社会保障”和“存量的再分配”)
3.发展社区经济,使市场经济着陆到其根基所在的社区和自然
7.经济新指标
1.环境绩效指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