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一黄金周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将旅行视为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风情,都成为人们一起探索世界、开阔视野的选择。在这些旅行中,一些具有艺术审美的建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北京故宫、苏州博物馆、上海东方明珠、广州塔等。然而,也有一些建筑被评为“最丑建筑”,例如武隆的“飞天之吻”、河北白洋淀的金鳖馆、太原博物馆的“五桶方便面”,引起争议。为什么经济发展了,我们有实力建造更好的建筑,却还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呢?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审美不够。
审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人们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通俗地讲,就是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的美。审美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建筑、音乐、美术、舞蹈等等,当然也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是说审美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那么,如何培养这样一双眼睛,提高我们的艺术审美呢?或许可以从美术评论家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得到启发。这部作品是傅雷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当讲师时为自己整理教材所编写的,也是备受关注的代表作之一。
傅雷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作家、美术评论家,早年曾留学法国,并翻译了许多法文作品。他的代表作包括《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在《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傅雷以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近20位艺术家及其名又联系时代和历史环境,深刻分析了艺术家个人魅力和创作风格。在傅雷的引领下,读者可以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融合对音乐、文学、哲学的思考和感悟。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又让人回味无穷。
任何一种艺术的出现和发展都与时代和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就像敦煌壁画的兴起与佛教的兴盛有关一样,基督教义的传播也借助美术的发展。圣方济各的壁画或版画《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圣方济各向出家》、《最后之晚餐》、《耶稣受审》、《卡尔凡山》等等,都以图画的形式向人们讲述关于信仰的生动故事。
“雕刻是绘画的火焰。”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力,成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多那太罗、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家的雕塑中,艺术家们利用空间艺术构筑立体形状,将宗教信仰成功地表达为视觉形象。通过那些强劲有力的线条,他们突破了文化和语言的障碍,让人们产生联想,并赋予人们无形的力量。
傅雷在书中还评价达·芬奇为“热切的完美主义怪才”,是一个“知道许多秘密的人”。事实上,达·芬奇不仅创作了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而且还是一位全才。他发明了一种形状类似马首的古琴,他的服饰引领了当时的时尚,他既是天才画家,又是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他手写了许多反写的稿本。在15世纪,当世界还没有进入科学发展时代时,达·芬奇已经用理性科学的思维指导绘画,并撰写了《绘画论》这样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傅雷在书的前言中写道,他写《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并研究西方美术,并不是要“崇洋媚外”,而是为了学习欣赏西方文化和艺术,更好地理解东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并通过触类旁通为创造有特色的中国新艺术做准备。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他对中国艺术发展的思考和期望。
综上所述,《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一本具有深度的作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引导读者理解和欣赏西方艺术,并在这个过程中反思和探索自身的审美情趣。这本书不仅有助于培养艺术眼光,还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与文化的关联,以及如何创造具有个性化和特色的中国新艺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