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雪涛的新著《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的题材难以明确,因为一般将其定义为小说家的第一本杂文集。然而,阅读此书的三个部分,我们发现只有第三部分“与火焰的距离”可以明确归类为杂文。前两部分,“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谈小说”和“岔出去的一段生活:谈电影”,均为访谈录。在第一部分的“小引”中,作者说,“记者与我闲谈,然后把谈话记录整理出来……形成文字稿”。最值得注意的是,此新著访谈录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这是因为接受访谈与独自躲在书斋里思考不同,能让自己更多的时间思考。与他人谈论话题时,哪怕已经充分准备,回答问题时的脱口而出往往会最真实地表达其想法。
整本书贯穿着阅读这一话题。在第二部分“谈电影”中,双雪涛与二十多位导演、编剧聊天时就开始讲述他推荐的几部他认为非常优秀的小说,例如石黑一雄的《长日留痕》、斯蒂芬·金的《闪灵》、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刘恒的《黑的雪》、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列夫·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海斯密斯的《天才普雷斯》、斯蒂格·拉森的《龙文身的女孩》等等。但只有当小说家将阅读与自己的职业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成果与所读书籍的内在关系毫不避讳、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后,双雪涛的读者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已经在记忆里存留,只要有人发出邀请,他们就会再次出现。
“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谈小说”的第一小节“读先于写”中,双雪涛多次谈到自己从往日的阅读经验中汲取了写作的灵感。例如,《阿拉比》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一篇,而《跛人》是其受此启发而写的小说。在看完《阿拉比》后,他突然意识到心中也有关于青少年和成年人世界的写作构思,尽管这个想法在心中已经很久了。另外,余华的著名散文集《我能否相信自己》也嵌入了双雪涛的阅读记忆。读完后,他有一种强烈的内在冲动想要放下书去写小说。这种内在的声音,就是一个先行者通过自己的内在启发了他的内在。
“读先于写”这个篇章并不长,只有16页,但双雪涛将其中6页用来分享自己从小就特别喜欢的《水浒传》。他分析了《水浒传》的独特魅力,探讨了林冲这个人物的性格形成和行动逻辑,并强调了《水浒传》中人物间对话的精准度。他还用加点标注的方式引领读者欣赏了《水浒传》中动词选用的独特之处:“我每次读《水浒传》都感觉到那些动词就像一根根骨头一样,使得小说很有质感,很有力量。这一点对我的写作影响比较大”。这些引用提供了以下几个信息:中国古典小说也有能催生作家创作欲望的元素;优秀的小说值得反复阅读;存入我们阅读记忆的文本含金量取决于我们赋予该文本的阅读热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