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美国小说家D.H.劳伦斯来到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陶斯镇,并在一座农场上度过了三年多的时光。美国西部辽阔壮丽、黄沙滚滚的景观必将对这位敏感的作家产生深远的影响。D.H.劳伦斯写道:“这一刻,我看见辉煌壮丽的,骄傲的朝阳在圣塔非的沙漠上空高高地照耀着。有什么东西静静地停立在我的灵魂里,使我充满着期待。”这个农场的女主人是美国作家和艺术赞助人梅布尔·道奇·卢汉,她的回忆录《陶斯的洛伦佐》记录了与D.H.劳伦斯共处的时光(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现代艺术之母”乔治亚·欧姬芙也曾在这座农场做客)。
《第二处》的文本来源即是这桩典故,书中的“我”(M,梅布尔Mabel的首写字母)自然就是梅布尔·道奇·卢汉的化身,而艺术家L(劳伦斯Lawrence的手写字母)无疑就是D.H.劳伦斯本人。小说的故事很简单:M非常喜欢L的作品,多次写信邀请他来她和丈夫的农场小住。当L到来之后,M才发现一切都没有像她想象中那么美好,生活反而趋向失序和混乱。
小说主要涉及六个人物(M、丈夫托尼、女儿贾斯廷及其男友库尔特、L及其女伴布雷特),尽管角色很少,故事发生在一个安静而偏僻的农场,但它却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伦理、矛盾与挣扎、毁灭与突围等混合发生的饱满小说张力。
所谓的“第二处”,也就是L临时居住的小屋,在物理上的存在之外,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它可能是“第二性”,表达了女性对单调生活的尝试与抗争;或者是在身体之外,人的灵魂渴望达到更深远的境地。这只是一种主观臆断,真正的意图需要通过结合劳伦斯的传记和《陶斯的洛伦佐》来探索。
而“我”在故事中不断提及但并未具体透露的倾诉对象杰弗斯,给了这部小说打破第四面墙的感觉。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杰弗斯,我们在倾听作者讲述这个故事,以及其中的漩涡与悲喜。
总体来看,小说具有意识流的特点,风格上与“自白派”相似。它是一部非常宁静的作品,仿佛在我们耳边低声细语,倾诉着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虽然故事在一个戛然而止的地方停下,但情感却无法收拢,继续延伸。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