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月亮与六便士》,翻看起当年看《刀锋》的读书笔记,发现两者之间的对比十分有趣而富有深度。
在读《刀锋》的时候,我非常羡慕拉里。书中描绘了一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现实,人们一直面临着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这两种选择。然而,大多数人并不是完全清晰地分成这两种类别。而拉里则是那么极少数的、纯粹的人,他坚定地选择了追求精神生活。
在书中第三章,在拉里的一生中,毛姆生动地书写了他遭遇的有趣人物、经历和思想。这些有趣的描写并不仅仅是侧面的,而是拉里自己直接表达出来的。例如,毛姆用读奥德赛原文的震撼来比喻拉里的生活方式,这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
事实上,我们羡慕拉里,是因为我们都不是纯粹的人。要成为一个纯粹的人,需要满足各种条件。拉里拥有很多奢侈的条件,比如失去双亲,得到医生的支持,有足够的积蓄来供养自己。此外,他的生活成本和风险远远低于女性。所以,我们只能羡慕他。
我们大多数人最多只能像毛姆一样,理解追求精神生活的重要性,理解"白月光"。但我们还必须生活在世俗的红尘之中,受到各种限制。我们羡慕从拉里身上看到的纯净,但我们仍然需要认真面对现实生活,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这并不是庸俗,它没有高低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而不需要思考是幸福的。
人们总会思考人生的意义,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就像埃利奥特说的,如果活得足够长,每个人都会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而像拉里这样的人,则在早期就被迫直面死亡,从而激发了他对目标的追求。他追求的是人生的意义和目标,而不是被强加给他的使命。
我曾经认为,人生需要找到自己的"calling",这是人生的意义所在。然而后来我意识到,"calling"一词带有强迫性,需要具有普世意义上的有用目标才能成为"calling"。有些人并没有这样的"calling",而只有追求生活意义的目标。
对拉里来说,人生意义只是一个目标,很中性。他曾经想过当一名牧师,但他意识到这并不是真正有意义的追求,因为那个"上帝"只是一个世俗的存在。所以他最终决定返回红尘,接受每一种生活,无论其中是否伴随着痛苦和哀伤。
最后,比较《刀锋》和《月亮与六便士》,可以看出毛姆的成长。年龄逐渐增长后,他开始珍惜像拉里这样纯粹而美好的人。他们对于追求精神生活的理解和表现也越来越深刻。
总而言之,通过比较《刀锋》和《月亮与六便士》,可以看到毛姆的成长和思考。我们可以从这两本书中汲取深深的意义和启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追求更丰富的经历和体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