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面对衰老,变老这件事,可能是人生中唯一令人渴望却又惶恐的事情了。面对当下巨大的生活压力,有很多人甚至恨不得马上就到达退休年龄,开始享受自由惬意的养老生活。但事实上,如果不提前为早晚将要步入老年的自己做身体和精神上的准备,即使是退了休,可能也无法安享晚年。
每个盼望退休的人都应该问问自己,你到底准备好了没有?
事实上,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已经在为年老做着准备了,只是我们未曾想得如此长远,也不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规划老年的生活,如何从身体和心灵上去做准备。
如果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本《最好的晚年》里就有你想要的全部答案。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J.列维廷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是加拿大国宝级心理学家、知名神经科学家,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他的TED演讲视频浏览量高达1900万次。
在这本书中,他运用认知心理学、神经系统科学、人格心理学和发展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讲解了人类的记忆力,感知系统,智力,动机以及社交能力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衰老会对这些机能产生哪些影响以及如何避免,还从人格,智力,情绪、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到底如何才可以让我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有很多观点都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特别想和大家分享的有以下这几点:
1、你晚年时光能否过好,取决于你年轻时的累积。
很多人畏惧变老。我们通常认为衰老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它意味着我们的生命正在一点点消耗怠尽,即将走到那早晚都要到来的尽头,但又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
但我们不妨这样去想,正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生命的活力才能被激发出来,人的精神力量才能被最大程度地唤醒,我们才会拼尽全力活出精彩而不凡的一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向死而生”便是限制和创造之间关系的最好证明。
实际上衰老也并没有那么可怕,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人衰老的速度是不同的,而在有限的晚年时光,我们所要达到的状态就是增加健康的时间,而减少疾病缠身时间。比如两个同样活到90岁的人,一个用10年的时间缠绵病榻,而另一个只用了1年与疾病斗争,我们肯定更愿意选择前者。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关注身体的健康程度,更重要的是大脑的健康,我们只有延长思维活跃的持续时间,保持正常的智力水平,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健康寿命。
所以单纯的长寿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尽量让自己维护一个好的身体机能,让大脑保持活跃,做一个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行动灵活的老年人,这才是我们的追求。
为此我们便要在生命的任何阶段里,为这个终将要到来的时期做好准备,你要记住,你的所有行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最终的受益者或是受害者都只会是我们自己。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生活习惯,健康用脑,情绪调节等方面,告诉我们具体的做法,只是当我们还身强力壮的时候,总是不屑于多关照一下自己,或是对损害自身健康的事情不以为然,像是熬夜,压力大,平时不锻炼身体,有一些不良嗜好等,这些虽然满足了自己当下的需求,但是这些都会反馈到年老之后的身体状态里,这一点也是作者在书中和我们反复强调的。
2、老年时期的生活质量与童年时期的经历的关系
中国有一句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事实可能真的是这样。童年的经历对于老年的生活状态和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想要拥有健康和长寿,必须从娃娃抓起。
因为童年时期形成的性格、气质、思维方式等都会伴随人的一生,随着孩子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态度和应对事情的策略,他们的气质就会变成他们的人格,而这将是我们一生的底色。虽然这些并非不能改变,但它对我们的行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就好像习惯一旦形成,想要改变的话是很难的。
如果一个孩子的童年是不幸的,那么他的人格基调就是悲观且充满压力的,压力对于寿数的影响非常大;而一个人童年时期的智力水平,会预示着老年时期是否会出现抑郁症和情感衰退等情况;一个人的性格和心态也会影响他后期处理事情的能力和感受,所以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是非常有道理的。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有爱的生长背景和环境,家庭和谐父母关系和睦,那么便能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在这样健全的人格在之后成长的过程中,为孩子在处理任何事物的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都是一种培养,那么这就可以让他受益一生。
由此看来,我们其实从一出生开始就已经在塑造自己的一生了,如果想要在年老时过上从容而惬意的生活,那么我们活着的每一刻其实都是在为那段时期做准备。从心态上来看,我们要力争让自己走更积极的生活道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生活质量,即使是童年有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也可以多少弥补童年所带来的劣势。那么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些是为孩子保驾护航过好一生最重要的东西。
3、老年并不只是一个衰退期,而是一个成长期。
我们常用风烛残年来形容晚年,其实并不准确。因为衰老时期不仅是一个衰退阶段,它甚至还是一个如婴儿期或青春期一般的独特发展阶段,它是高潮而非结局,是一个特殊的成长期,特别是那些即使年龄很大却仍然坚持工作或是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的人。所以,无论年纪多大,我们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那么老年人都有哪些优势呢?
从老年的人格特征变化来看,老年人会在道德丑而更为负责,责任心,情绪稳定性和宜人性方面有所提高,说得直白些,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加“靠谱”。
在智力方面,有的人在75岁仍可以维持正常的智力水平,甚至变得更聪慧。因为老年人是在人类群体中阅历最丰富的那部分,在事物的关联,经验,认知和对类比的应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比如老年人更擅于把所吸收的新信息与已掌握的旧信息建立连接,丰富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更容易找到不同事物间的关联点,可以利用智慧更高效地处理一些问题。不仅如此,老年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进入了一个最好的阶段,他们更擅长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从中将事物间共有的原理抽象化。
除了能力之外,老年人更能调节情绪,更加注重情感意义,同理心更强,更擅长维护积极的关系和感受到幸福感,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更容易记住美好的经历。
所以你看,人们在老年时期会将我们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感受变为能力,这个岁月淀成发芽,是弥足珍贵的。那么即使年老我们仍然可以去投入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所以千万不要想着退休之后我就可以躺平了什么也不干了,到处游玩,随心所欲,这反而会让你的老年生活慢慢变成一个枯井,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或是完成年轻时期的梦想,学习一门手艺,一个技能,一件乐器,去帮助他人。
比如我们可以在晚年尝试新事物,如体育,艺术创作,甚至于经商创业,它们不仅可极大地提升生活质量,而且人的好奇心与健康和长寿息息相关,可以让人保持对事物的兴趣度和参与性,延长寿命,如果人从能取悦自己的事情中获得回报,就可以起到改善情绪,增强免疫力,增加细胞因子,T细胞和免疫球蛋白A的作用,让生命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同时,老年人要保持社交,社交圈子不仅满足了人的社会化属性,还让人感觉到被需要和归属感,让人感觉到自己对他人的价值所在。
4.面对衰老,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很多章节从神经学,心理学,认识学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们的身体运行规律以及面对衰老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1.关于压力:
压力对于人的寿数影响很大,因为应激激素水平如果长时间增加,那会导致身体和大脑的其它主要通路失调,使免疫、消化、生殖系统,心脏等系统的失调,影响心理状态的健康。
新事物,不可预测性,缺乏掌控感,对自信心的威胁是人类四大压力来源,过度沉思也会引起压力。
解压方式是锻炼,冥想,听音乐,沉浸在大自然里,通过积极的分心,让自己沉浸在的活动之中,帮助他人,让自己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同时保持乐观对疾病痊愈,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到关重要,我们尽量以负责的态度适度乐观。
2.心态和生活方式:
好奇心,开放性,关联度,责任心和健康的习惯是对我们人生影响最大的五大生活方式,所以无论我们是处于什么年龄阶段,都要在这些方面具备积极的心态。同时,让自己具有成长型心态,而不是被宿命论所限制,那么我们就会从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中受益。
据研究表明,孩子的母亲的身心健康水平对孩子的影响大,它不仅决定了亲子互动的质量,还会影响孩子对待压力的反映,以及以后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
3.关于锻炼:
现在多数人由于时间和自身原因从不锻炼,我们明知道不好,却总是迈不开腿,而身体健康却是安享晚年最基本的条件,在书中作者推荐了一种非常实用的锻炼方式:高强度间歇性训练。
它是一种持续时间非常短的锻炼方式,先进行30秒-1分钟的跑步,爬楼梯,跳绳,动感单车等相对剧烈的运动,然后是两分钟的放松活动,如步行或是慢跑,重复这一循环10分钟。这种方式十分省时,是传统锻炼计划的替代方案,避免了传统运动的单调和乏味,更容易让人坚持下来。
结语:
这本书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不仅包含理论还包含了大量的案例,让我们可以了解很多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改变对于衰老的刻板印象,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同时,为了父母的自己也更有针对地规划晚年生活,从容老去,享受生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