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选择这本书是出于一种冲动,认为它一定值得收藏。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时,我却发现它的阅读速度非常缓慢,因为书中充满了光阴和唏嘘。书中确实展示了许多壁画,但令我最深刻的不是对于当时高超的画技的惊叹,而是感叹神明已经消失的遗憾。
壁画下的断壁残垣和龙王庙、真武殿,代表着现代文明社会对神明的轻视和舍弃。
这本书的作者是山西晋城沁水人杨平,定居杭州。他曾经从事时尚期刊工作,2002年开始关注山西传统文化,并多次深入大山和荒村进行实地调研,拍摄了200多座已经衰落的古建筑的照片。他还出版了《人文晋城》、《曾经的优雅与辉煌--上党梆子与古戏楼》和《仰望三关》,被称为反映山西文化的“三部曲”。
这本书不仅展示了大量的图片,而且作者在访问这些地方时,对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做了详细的描述。
书中收录了许多清晰的壁画,有些色彩鲜艳,栩栩如生。这些壁画已经被政府部门列为保护对象。也有一些壁画只剩下了门楼或者几堵墙,画中的众神在荒无人烟的村落中静静地数着光阴。如果作者不去这些地方,可能几年后,这些壁画就会成为被遗忘的废墟。
书中还展示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壁画,这些壁画是当时繁荣村庄的标志,农民们所期望的无非是风调雨顺、多子多福。因此,在大多数村庄的壁画中,会出现《龙王出宫行雨图》,这个场面非常庞大,除了龙王,还有雷公、电母、虾精、蚌精等众多神灵,还有吹鼓手、礼乐队、掌旗手等。相应的,墙上必然会出现《龙王回宫图》,在这幅画中,疲惫不堪的行雨部队归来,龙王母在水晶宫前迎接他们。还有真武大殿里的《真武大帝传记》,观音庙的十殿阎罗、十二罗汉,圣母殿的《圣母育婴图》。我总是会在那些模糊的壁画上停留,试图感受到当时古老时光的氛围。
书中提到的蒲泓古村,如今已经发展成一个生态旅游景区,最著名的景点是民居“十三大院”和古福胜寺、舜帝庙。福胜寺的历史仍然让人感到沉痛。该寺始建于宋朝,明朝嘉靖初年被一场大火摧毁,灾后僧侣四处化缘重建寺庙。在万历年间,政府拨款扩建了寺庙,那时僧侣和信徒众多,香火鼎盛。明末因战乱,寺庙只剩下一师一徒守卫着废墟,直到慈泉禅师归来,他与三名僧侣一起四处化缘、募捐,最终使这座古寺再次焕发生机。即使在摇摇欲坠的晚清时期,众多的僧侣和信徒仍然四处奔走,竭尽所能为古寺进行修缮。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被改建为学校,直到20世纪末,学校被撤销,古寺被遗弃,只有文物贩子还会惦念它。
我们不再相信鬼神,是因为我们学习了太多唯物主义的知识吗?难道几百年前的人们信神拜佛只是因为他们愚昧无知吗?我们将神像推到一边,到底是为了证明什么?在这个所谓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我们将信仰交给了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