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路内的《慈悲》,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和余华的文风的相似性,这并不是对两位作者不尊重,而是一种真实的感受。他们用平实的文字写出了深入人心的故事。
在书中,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是根生。虽然我个人并不喜欢他这个人,但我非常喜欢他的角色形象。根生是一个浮躁、冲动、喜欢闯祸的人,他的行为作风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是一个具体的人,我可能会很讨厌他。然而,在小说中,他只是一个抽象的角色,却让我对他产生了喜爱和怜悯之情。然而,怜悯这个词在现实生活中让我感到不喜欢,我更喜欢书名中的词“慈悲”。在我理解中,怜悯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情感,而慈悲则是体现众生平等的情感。对于书中的角色,让我允许自己产生一次上位者的情感吧。
第二个我喜欢的角色是复生。她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角色,在故事中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她小时候只是一个简单的儿童形象,为水生和玉生的家庭带来一丝慰藉。然而,在故事的后半部分,她成为了我的灵魂支撑,应该也是男主角水生的灵魂支撑。她是水生在玉生死后灵魂的寄托之所,她是那些随着时代变迁的人中的特殊存在。她就像是山间奔跑的小鹿,是雨后的彩虹。
玉生是另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角色。尽管我感觉作者创造这个角色并不是为了玉生本身存在,而是为了辅助水生的塑造。但无论如何,她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女性角色,同时具备温柔和强势的特点。在父亲去世后,她凭借着自己一直不好的身体,越来越好地维持着水生和自己的小家。我很喜欢她的一句话:“人不是为了死而活着的,人都是挣扎着活下去的”。
与水生相比,我对他没有太多特别的感受。虽然整个故事是以水生的视角展开的,但我却无法从他的角度去看待故事和其中的人物,尤其是我无法理解他对根生的情感。然而,书中最后一章打动了我。玉生去世十年后,水生并没有因为多年在苯酚厂工作而早早罹患癌症,而是带着玉生的骨灰坐上大巴,他念着玉生的名字:“玉生,转弯了”。在渡船过程中,他靠着头上的疤痕认出了摆渡的和尚,原来他就是那年一起逃荒时与父亲走散的弟弟。五六十年代的兄弟再次相见,讲述着父母各自早早离世的消息。水生捧着父亲的骨灰回到了父亲去世的地方,然后再次坐上新的大巴,“爸爸,玉生,转弯了”。
这些角色和故事中的情节不仅仅是平铺直叙,它们蕴含着更深的含义。通过对这些角色的描写和情节的叙述,作者传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理解。他们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是慈悲与温情,展现了人性中最真挚的一面。这种深度的描写让我深入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