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英语文化圈应该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圈。译者在后记中提到:“在作者看来,首先是英国、继而扩展至其他继承盎格鲁-撒克逊政治文化传统的国家集团,先后迈过现代性门槛,彻底改变了全球面貌。而这一漫长复杂过程的驱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盎格鲁-撒克逊人对自由的信仰与坚守。”因此,这本书被称为《自由的基因》。虽然我已经忘记了自己为什么会买这本书,但很可能是被书名所吸引,以为它是一本类似于《论自由》的深入剖析作品。
事实情况当然并非如此。这本书一半以上是以英国及所谓盎格鲁-撒克逊圈国家的历史为基础,另一半则讨论自由与制度,这似乎让我觉得有些不协调:前者充满了主观臆断,而后者则带有天赋人权的色彩。我很难接受前者的逻辑,却又无法反驳后者。
例如,当作者讲到美国独立战争时,他写道:“在这段时间里,美国不断地被描述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以至于很难想起当年的革命战争其实只是一场盎格鲁-撒克逊圈内部的战争。这场战争与其说是美国反对英国,不如说是辉格党反对托利党。”这就好比我们回顾宋金之战,说岳飞其实不是民族英雄,那只是党争……
作者以盎格鲁-撒克逊圈为基础,展开了所有历史的叙述,结果他的写作虽然生动有趣,但让我读起来总觉得有些怪异。他擅自改变了各种宗教、历史事件乃至爱国者等概念范畴,统一命名为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尽管始终以自由为名。
这样的观点确实是对其他文化的另一种看法。我只能告诫读者,在阅读时保持一定的警惕,不要全盘接受。然而,令我感到讽刺的是,作者引用了理查德·欧佛顿在1646年发表的小册子《射向所有专制者的箭》中的话:“每个人都被赋予了生来不可被侵犯和剥夺的个人财产权。对每一个人来说,只要他是他自己,那么他就拥有固定不变的财产权;否则,他就无法成为他自己。你我都是如此。没有人有权凌驾于我的权利和自由之上,我对他人也是如此。”这段文字出自1646年,而那时是大清顺治三年。
通过对比,这种观点更显讽刺的是,现在欧佛顿的观点已经成为全球普遍认同的自由理念,而当时的大清王朝却在这一时期存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