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刷到该篇改编成电影并即将上映的消息,本着“什么好书我也来瞧瞧”的心态火速读完,结果不出意外,余华老师仍然在用貌似推理的笔法重复虚实世界的本质。通篇读下来的感受就两个字,虚无。每一个你能在其中读到的人都会使人生发出同样的疑惑,“这人也疯了吧?”
疯子作为最大意象贯穿全篇,自言自语、乱跑乱叫、疯疯癫癫。他出现了四次,前三次出现都伴随着血案,于是人们认定,他肯定是凶手,因为他是疯子,他什么都干得出来。
前面也说了这不是正经推理,甚至于不能跟推理扯上一点关系,所以寻找真凶并不在本篇讨论之列。我关注的重点在于,三起谋杀案是如何破坏了一个小镇表面的宁静使得人人自危犹如惊弓之鸟,而当这种秩序被破坏的时候,人们又是如何竭力去恢复它的。显而易见的是,人们并不关注真相,只想揪出这个闯入者,而疯子适时地出现,怪异举动、对得上的物证,便使之成为了众矢之的。
至于疯子是不是真凶?他可能是,因为他行踪诡异、行为放纵,在死人后洗衣服、手里拿着杀人工具;也可能不是,因为他是个疯子,任何人都能把想法强加于他、教唆他去杀人,或者是杀人后把带血的柴刀塞进他的手里……
再说马哲,(ps:这个名字起的很有意思,唯物的本质,却通篇都在描述虚无)跟疯子一样都是小镇的外来者,不同的是,前者被视为破坏秩序的罪魁祸首,而他负责恢复秩序。
文中也提到他曾四次去河边,前三次都是勘察现场,第四次是枪杀疯子。每一次对他去河边的描写都强调了河流及周边景物的静谧与安宁,包括他时不时浮现的对那群白鹅的记忆,他是个毫无疑问的守序者,和这小镇的大多数人一样,追求心理上的安稳。
三次残忍谋杀,真凶逍遥法外,疑似凶手的疯子无法被法律制裁,马哲恍惚了,同时也是厌恶着的,这种对破坏秩序者的厌恶、同样也是对真凶的厌恶,与对疯子的恶重叠了,当疯子归来的消息再次传进马哲耳朵里的时候,疯子和凶手的形象这时候才真正重叠了,于是马哲第四次来到河边,没有犹豫,开枪杀死了他。这一枪不是为了匡扶正义,而是为了恢复秩序,不管谁是真凶,疯子必须死,因为他已经引起了恐慌。
而后局长和妻子为了保他免受牢狱而强迫他自证精神病的情节也无疑是响亮的一问:在如今这社会,究竟什么人才是疯子?是捉裤裆里跳蚤吃的人是疯子,还是开枪杀人的人是疯子?是强行给自己加戏的人是疯子,还是把人逼成精神病逃脱制裁的人是疯子?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实存在过的,也许只有那一群浮游在水面上的白鹅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