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我的是这个书名,《实用主义救了我》,我的脑海里立马有很多念头冒出来:
什么是实用主义?威廉詹姆斯的心理课?
救了我?作者是不是曾经在水深火热当中,然后被拉出来了?
我已经开始期待一场苦情戏,最终翻转人生,成为榜样的戏码上演了,并且对威廉詹姆斯的心理课充满了好奇,我觉得作者可能以“现状+心理课+幡然醒悟,生命改变”的步骤来展开。
然而,我猜错了。
此书的2个人物
作者:约翰·卡格,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哲学系主任,教授,专攻美国哲学。
詹姆斯:著作《心理学原理》,美国心理学之父,2006年,詹姆斯被《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一百位人物之一,位列第六十二位。
别看名头都挺响,但是这俩人都有很严重的精神问题。
作者在书里这么描述自己:
我看起来还不错:我是哲学老师,有稳定收入、一两个挚友,身体也还行。可是,这些生活的客观事实一点都无法减轻我想要整天瘫在床上的感觉。
甚至在一段描述里,他说:以他(一个曾发出积极生活号召的人,后来自挂东南枝了)为参照的话,我只有区区十年时间了,有时候我在夜里掐指算着自己距离那一天还剩多少日子。
而詹姆斯呢,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都在各种挣扎。
他被身体的疾病折磨,时不时地思考:别人都是怎么活下来的。
哪怕是后面情况有好转,但是也会有反复的时候,并且会怀疑这样的好转是不是自己的幻觉。
此书的逻辑
看完后,我觉得这更像一本并不清晰的读书笔记(因为没有明显的标志划分)。你可以想象有3个人在跨时空交流。
作者在阅览詹姆斯相关的生平资料,著作,看他的人生成长,困顿的生命的反复,从中看到詹姆斯的实用主义是怎么诞生发展的,他提到了哪些理论。作者仿佛边看边发出感慨,时不时地穿插一些其他名人的观点,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现状,自己的挣扎。
而我们呢,作为读者,又从另一个围观的视角来看作者的分享。
这让我想起我国的一档节目:《档案》。
只不过呢,我觉得鉴于表达形式的差异,影视节目会更立体,更能区分清楚哪些内容属于讲解的角色,哪些是讲解人的观点和感慨。
而书籍用类似的脚本展现,但是形式选择文字的话,在这一方面的效果会差一些。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当下的视角,而且还因为我对心理学的这些名人们以及他们的观点们是白纸一张的状态。
詹姆斯的背景
本书也算是沿着詹姆斯成长的时间线展开的,再结合网上的资料,我们能清晰地梳理出他的生长环境。
1842年出生,家境非常的富裕,家庭成长环境非常的宽松,书里说:自由-这是他们家长期的指导准则。
他们可以做所有他们想做的事,家里唯一禁止的事儿就是限制孩子的可能性。
你瞅瞅,这是不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成长环境?
詹姆斯在家庭的支持下去学习,去体验世界。他学画画、去哈佛读化学、医学。后来也涉及文学和哲学。
1875年,在哈佛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但比较简陋。
1890年,出版《心理学原理》,成为心理学界少有的经典之作。
1892年,出版《心理学简明教程》,开始对心理学失望,转修哲学,成为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
1910年,去世,终年68岁。
但是这些不是作者想展现给我们的重点,他更多地关注了詹姆斯身体的疾病,他的困惑,他在各种哲学观点上的学习和反思,以及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走出了自己的路,救了自己的命。他的这些观点在某些意义上也救了作者,让作者从自身的困境里走了出来。
借由作者的描述,我看到了一个生命的真实,即便他有天赋,他也不是一路畅通的。他在各种寻求解惑自救,不断学习却不盲信某个名人的观点。
一些观点
正如我在开头提到的,鉴于我的心理学小白背景,文里的一些说法看不懂,但是这也不能阻止我圈画出很多触动我的点,就好像在作者的分享里,拾起自己能共振到的讯息。
比如说书里提到“决心”:
人们不能事先掌握全部事实,很多时候你必须在结论浮现之前往好的方向表现和谋划。
“放手去做”的同时要做好事情不一定如愿以偿的心理准备。这不同于等待预想中的失败落地。
这段文字让我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意图感,不断的行动,但是同时又保持臣服。
比如书里提到的“对结束自己的讨论”,
在这里聊到“自由意志”,对生命的掌控权,还提到我们不能用绝对的语言来对别人的想法指手画脚,比如举例说布鲁克林大桥那阻止人们轻生的标语:人生值得一过。
作者觉得后面需要增加一个“也许吧”,因为这样才不会陷入对错的辩证,而是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观点,就不一一展开了,如果你喜欢,可以自己先去跟文字共振,然后我们再来互相分享。
最后,如果要对这本书做一个简短的评价的话,我会说:
样式很小巧,颜色让人心动,纸张和文字印刷都让人觉得不错;
但是我不认同有些网友说的这个作为对詹姆斯心理学了解的入门,尤其是针对小白用户。
可是,它对我的吸引在于,让我对詹姆斯的心理学和哲学有了浓烈的兴趣,很想进一步了解这样一个成长路径的人,做出了这么大贡献的人,到底为这个世界贡献了什么。
同时呢,这本书让我觉得当下能感知到生活中的美好,能觉得生命有意义,其实相对某些人来说,就已经非常非常难能可贵了。
我们,习惯于对已有的熟视无睹。
如果你也看过这本书,欢迎留言你的视角。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