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来,《雨季不再来》这本书让我心情愉悦地翻过了最后一页。在阅读过程中,作者如饥似渴地跌入书海之中,阅读着一本又一本不同的书籍。这让我回想起童年时光,那段十一二岁时的记忆,当时我也像作者一样痴迷于阅读。《读者》、《东方少年》如同一座象牙塔,将我带入一个充满精美装帧的书籍世界,作者的文字唤醒了我的记忆,和我埋藏在深处的记忆产生了共鸣。
我还记得十二三岁时读过的一本文学杂志,里面有一篇名为《紫衣》的文章,至今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其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母亲和儿女们在雨中望着远去的大军车,母亲在雨中朝着昔日同学们的名字呼喊,无法与他们团聚的惋惜在我母亲拿着电话关切地询问孩子们的情况,这种母性的关怀深深触动了我,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当我读到作者写小时候和堂哥一起在河里抓蛤蜊的段落时,我脑海中的记忆再一次被唤醒。我记得十二岁那年,我和爷爷一起在闽江中抓蚬子,站在江水中眺望远处,那种天宽地阔的感受震撼着我的心灵,仿佛我和蜉蝣寄身于天地之间,四周都是江水散发的野生气味。我童年时的愉快经历与书中作者的文字一拍即合,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我以前读过白先勇的《树犹如此》散文集,其中顾福生这个人物也是《雨季不再来》中三毛的恩师。一本《现代文学》串起了三毛与白先勇这两个人相识的缘分。白先勇的文笔如同一杯醇香的茶,品后令人回味无穷。而三毛的文笔则富有浪漫色彩,给人清新脱俗之感。这两位作家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三毛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作家,她对那些给予自己帮助的人总是充满感激之情,并用文字记录下来。比如她笔下的老师们带给她的关怀和帮助,这些文字传递出了细腻的感情,即使是从他人的语言中也能捕捉到带有温情的细微之处。也许正因为这个特点,孤身在他国的三毛总能交到许多朋友。她写的书总是能看到她给亲友写信寄信的桥段,让我不禁想起,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人们只能靠信件和明信片来表达对亲友的问候,那是一种充满诗意的表达方式。然而,在现代通讯方便的时代,这样的问候方式缺失了,我们也失去了生活中的一种情趣。
当我读到三毛在国外遇到的不愉快经历时,让我改变了对外国生活环境的看法。原来与外国人打交道有时也需要面对欺凌与偏见。语言对自己来说是一把重要的保护伞,三毛那通晓外国语言的能力让我深感羡慕。她在国外求学时的经历让我不禁展开想象,一个人在国外的生活就像冲浪一样,难免会遇到高浪,经历刺激和困难,但所带回的收获却是学会了各国语言和丰富的体验,这让我对陌生的国外世界产生了一丝憧憬。
回味整本书,仿佛经历了一段充满多彩的雨季。每个故事都唤起了我内心深处的记忆,让我细细品味,久久难以忘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