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4.7 事件以来,袁哲生在每部小说中都表达了孤独、疏离甚至死亡的主题,这或许已经预示了他的自杀。他对生活非常敏感,而生活对他施加的影响至今仍不得而知,因为他似乎更适合独处。无论是在青少年时期,渴望远离人群却发现无法逃脱困境,最终打破了自己的保护伞,或是成年后的主人公,在表面恭敬却实际上想逃避的情况下也无法等到朋友的到来,乃至妻子在一个夜晚选择远离他的主人公,都感到失去了对世界的归属感,支撑他们生存的想象或现实都逐渐消失。
另外一个主人公遇见舒伯特之后放弃了学术就做了记者,结果有一天忽然发现再也吃不下去。这或许是因为他对自己远离初衷的厌恶。尽管记者工作能够赚钱,但也让他逐渐无法说出真话。正如舒伯特所说,无言以对。老师的女儿也离开了自己的梦想,只是到了年老之后才离开旧有的做法,不再穿长袍,不再讲授历史,反而留长发,学音乐,做出了老师从前认为的“叛逆行为”。但此时老师却已经太迟了,所有人都身不由己地生活在自己的现实中。
袁哲生自杀,主人公孤独的文字,逃离的感觉也通过主人公传递给了读者。作者抑制住这种逃避感,让主人公继续受到束缚和压抑,这是最残忍的。因为即使再想逃离,最终也没有实现的路。这就像一面镜子,照过去,映出自己所有的矛盾和痛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