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会跟别人聊起自己的学校,为了增加谈资,我也会提到一些知名的校友。然而,我所在的学校,竟然只有已经臭名昭著的芮成钢先生是最知名的。
然而,对于芮成钢先生,我实在不了解。当初报考外院,并不是因为他的名气,因为那时我对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没有太多关心。第一次听说他的名字是在开学后,有一位同学在自我介绍时提到自己因为仰慕芮成钢先生才来到展览路24号。
后来在不同的场合,我听说过很多关于他的轶事。有人说不知道他到底读的是什么专业,有说他是学英语的,有说他是学国际经济的,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在校期间与学院关系不好,因为各种比赛出差而耽误课程,但他并未改正。还有人说他出事后,因为过于高傲,举止轻佻,私生活不检点而受到牵连。
趁着这个国庆假期,我稍微做了一些功课。原来他确实是在英语系读书,只是后来学院设立了国际经济方向,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矛头。原来他是一个70后,还是合肥文科状元。他第一志愿是南京大学,但因为外院是提前批被录取到北京,就像我的许多同学一样。还有消息说他出狱后在一家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担任高管,年薪达到几百万,但真假难辨。
我还有幸阅读了网络版的《虚实之间》。开始时我对这本书有些戒备,毕竟他出事后名声不好,我以为他的著作也不会太深刻。但是在一口气读完之后,我感到有些惭愧。我不应该因为他出事了,而小看了他的经历。
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救我于私人恩怨之火。当我看到他在24岁时已经采访了数百位国际政商名流,当我看到他致力于传达中国声音的志向,当我了解到他如何通过学习英语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甚至当我读到他在耶鲁期间如何从一个愤青转变为以语言为工具的媒体人时(尽管说他是语言艺术家有点过于奉承),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世界之大。
世界之大,人生如旷野。所以我不必太过沉迷于某个事物或某个人,也不必沉溺于过去,也不必后悔和遗憾。权衡名声和荣誉,它们都是虚幻的,过去的一切都是虚无。唯有远方是明灯,当下的生活是前进的道路。
有很多人嘲笑他狂妄自大。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吃不到葡萄的心态。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当我获得国家奖学金时,我会炫耀,不仅我会炫耀,我的家人也会炫耀。如果我能和陆克文喝酒交谈,我会憋不住说出来吗?在像央视这样的卧虎藏龙之地,想要出类拔萃必须有真本事,有真本事的人不需要炫耀,难道要窝囊庸人去炫耀吗?
最终,我回到自己身上,正如芮成钢先生在书中所说,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亲情、健康和自由,这些才是真实的东西。我没有失去任何东西,所以不需要叹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