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贫富贵贱,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大医从来就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
姚英子从医是因为车祸时颜福庆救她的一面之缘,方三响从医是在日俄东北战争中被红十字所救,孙希是当初在伦敦街头看了巴甫洛夫和狗的实验。
看似三位主角从医都不是为了治病医人,但在红会医院的从医经历,从日本侵华到蒋介石逃往台湾,在赶赴一个又一个战场中,成为大医的决心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他们很艰难,他们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医者(西医)。
那时点滴这样的技术还在萌芽,输血技术刚刚起步,阿司匹林这样副作用很强的药物占据市场,战火纷飞导致药物资源匮乏。
时局艰难,在中国这样四万万人的大国,仅有一万余名医者,医生资源比药物资源更匮乏,再遇上愚昧不配合的病患,简直让人焦头烂额。
孙希他们开始时恨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后来没有药物可用,仍然在战场上竭尽所能救治伤员,从未放弃一位可以救治的病患。
不管能不能救下来,先施救再说。
曾有人质疑红会医生“看人下菜”、不是每个医生都认真负责。
姚英子回应,她认识的每一位红会的医生都像她一样认真负责。
川岛真理子为了让红会先救日本伤员,阻挠中国伤员进入红会,孙希只能忍气吞声。
好不容易有机会回上海,为了私运药物,方三响不得不按下想见好友的心。
他们逐渐妥协,接受在从医的路上,他们需要做到的不只是提升自身的技术,还要学会安抚难群,要学着看清时局站好队,必要时候做好牺牲的准备。
书中重复频率最高的文字,除了孙思邈关于大医的言论,就是“即使你不关心时局,时局也会关心你。”
方三响为了帮共党传递一封有机会停战的信,生闯北洋舰;姚英子为了争取救治时间与清军谈判;孙希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毁了自己做手术的手……
世界从来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简单,我们总要学会面对生活的每一次当头棒喝,为了我们心中的志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