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自传性质的书,作者用自身经历做了一场实验,用以印证:抛开个人喜恶,臣服于生命之流的安排,把生活放在你面前的每一件事都尽力去做。一定程度上这和“但行前路,莫问前程”,“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已”,“无我”都有相通之处。
回看作者的经历,很多事情无法用常理推断。在不质疑事件真实性的基础上(毕竟都是他自己写的),每个际遇转折都充满了灵性玄学的意味,又有点阿德勒目的论的感觉。
他在美国一个还不错的大学硕博连读念经济学,结了婚,拿了全额奖学金,成绩优异,生活和乐。同时他爸也给了学费,没用上,便成了他的一笔存款。在一次和妻子表哥聊天时,他觉察到脑海中那个喋喋不休的声音,由此觉醒自我。后来看了一本瑜伽士的自传,开启冥想之门,在一次森林冥想里直接就进入深度冥想的状态,确实是有灵性慧根的人。
从此沉迷冥想修行,离了婚,住车里过一种类似流浪汉的生活。念经济学找工作挣大钱的美国中产生活对他索然无味,只想冥想。后来用他爸给他的钱买了一块地,在两个朋友的帮助下盖了小木屋,准备林中隐居,专注修行。
随着自我觉醒的深度,他决定用生命展开一场实验,不去听脑海中那个恐惧的,拒绝的声音,抛开自己的喜恶,放下小我,信任大我,谦卑地去接纳发生在他生命中的任何事情,对任何事都尽心尽力的去完成。于是便有了一切的开始,其他的冥想修行者也想在他这片地上盖房子,这本是一个挑战他土地归属权的事情,他脑海中的声音让他拒绝,但他答应了,还帮人家盖房子。来的修行者越聚越多,最终成了一个冥想社区,还成立了基金会,这一部分就是基金会事业的由来。
房子越盖越多,盖房子的水平被人看上,当地很多人请他去盖房子,他也尽心尽力的去做,后来便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这类事件非常多,他的教导主任让他给一个银行家辅导功课,他第一反应是耽误他冥想的时间,但还是答应了,这个过程让他通过了自己硕士考试。他的博士论文写的就是自我觉醒的体验,后来成了他的第一本书《清醒地活》。教导主任给他找了份工作,去社区大学教书。他本来不愿意去(觉得耽误他修行)但还是答应了,教的课就是梳理总结自己自我觉醒的过程,这门课直接爆火,听过的学生后来好多都加入了他的冥想社区。
最传奇的事业还是他的医疗软件公司,从个人电脑最早在电器店出现后,他凭着兴趣就买了,开始写程序。据他自己说,写计算机语言如同自己说话一样流畅。帮电器店老板写了几个程序卖之后,开始做成品软件的代理。又因为医疗方面成品软件的稀烂,决定自己写一个医疗软件,和他的团队,也就是冥想社区的人,很艰难地写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医疗软件后,成立公司销售,后来公司不断扩大,圈地盖楼,把竞争对手都合并成立了一个综合公司,上市了。比较乌龙的是,之后被自己的下属诬陷财务问题,打官司打了五年才澄清。这五年让他静下来梳理自己的经历,写了这本书。
整体看下来观感很复杂,从最俗气的角度——金钱来看。他最初只想做一个林中隐居的修行者,终日冥想。事实上也做到多年如一日的早晚冥想,每天参加冥想团体活动,却在世俗层面收获了巨大的成功。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噱头,一个理想主义者坚持修行的同时还能在现实里获得巨大的成功。
另一个让人惊叹的地方是他的悟性和知行合一。从作者意识到头脑中喋喋不休的声音,到开始冥想后,基本上没用多久,没看太多书就达到了自我觉知的深度冥想状态。这悟性,让多少长年冥想练习者都望而生叹啊。当他决定用生命开启臣服实验后,他就真的可以答应,执行那些脑海中本能拒绝的事情,并且把这些事当成宇宙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多苦多累都没有怨言。这点能做到真的是神一般的行动力,毫无拧巴,内耗的影子。对我们来说,更常态的是“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还是太在意脑海中的那个声音,并且认为那是自我的表达,坚持那个声音即是捍卫自我。臣服实验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可以冷静地觉知,可以选择接受宇宙的任务,并完成它,无论你内心的声音多么抗拒。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