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看完了托尔卡丘克的《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想一边翻翻一边做个读后感,但刚才去找的时候书已经不在了。这就是在图书馆看书的坏处。总的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很有新意的小说。对其内容的分析其实前言已经说得很好了,在看之前我就看了一遍前言,基本啥也没看进去。但是看完之后再来看前言对她文字的分析,就觉得真的非常有道理,译者不愧是专业的。我个人没有读过太多波兰语文学,要说的话,《房子》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总是离森林很近。这本小说行文的方式很特别,它将若干个彼此之间有微妙联系的故事打散成若干碎片,而后用无序的方法组合在一起。你会在看完一个故事的一部分后又看到另一个故事的一部分。这些或荒诞或无趣或魔幻的故事叠加在一起,被叙述者,或者说作家,“我”,的日常串联在一起。除了故事中那些知道和不知道都无所谓的名字外,有“我”出场的地方,只有“玛尔塔”这个女管家的名字是真实的。作者从不刻意强调故事之间的联系,它们仿佛只是同一片大地上的絮语。我曾经看过一个童话故事,又或者是神话故事可能是讲述回音(Echo)这个单词来源,说的是把你所知晓的事向一个树洞,又或者是一个芦苇说出来,无人知晓,但声音会静静回荡。看《房子》的时候感受到的就是这种回音。看的时候我会有些奇怪,这到底是小说还是散文,又或者是回忆录这些出现的人物的故事,是来自小说家身边真实的人吗?越往后面看,故事彼此之间的联系就愈发加深,真实感也愈发强烈。但是,当看到最后几段故事时,“我”忽然提到,玛尔塔要开始“冬眠”了,这个极富真实感的老女管家的形象在这一瞬间变得魔幻起来,锚定真实的锚点开始崩塌,一切都变得像雾里看花。在最后的两个小节,主角与“R”(即丈夫)一起眺望远方的星体,文字迎来了尾声。这样的结束略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如果你在此时重新翻开这本书,从它的第一章开始读起,你就会发现,它第一章的标题是“梦”——第一天,我们来到我们居住的谷地。是的,这片森林,这片谷地,这其中发生的所有故事,都只是梦而已,就像“我”在行文时不断强调的一样。托尔卡丘克的文字充满了想象力,徐徐展开犹如水面的波纹,带给人不融的雪山般的平静。死亡、交媾、世事变迁、神迹、又或者是日复一日的生活,这些构成人生的积木在她的笔下没有过分的哀伤与欢乐,只是静静回荡在山谷中,来自另一个世界,或者另一段时间的回音。人类的本质是灵魂,身体是灵魂栖居的房子,房内是我,房外是宇宙,连接房内与房外的门就是梦,白天的房子关门,人就清醒,夜晚的房子开门,让梦进来,让宇宙进来。而当梦消散,内与外就不再有边界,故也不再有你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