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是我读书时期人人都常念叨的一句话。高考,对我们来说更是人生大事。
每年,有多少孩子也因为高考失利做出错误的选择,可是人生除了考试高分便没了其他出路吗?我们又是否可以跳出这个圈子,看看历史长河里,那些科举不顺的人物如何开辟其他路途。
在这本《不朽的落魄》里,记录了13位落榜者,包括杜甫、李贺、蒲松龄、顾炎武等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都曾向往过科举考试,也曾参与多次科举考试,可都因某些原因而落榜。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科举落榜的他们,走出不一样的人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那一场又一场的科举失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成就了他们。
杜甫经历安史之乱,饱受人情冷暖,忧国忧民的他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命运的无情,让杜甫如一叶扁舟,在江流上不停随波而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是对他自己最好的写照。李贺有“诗鬼”之称的他,能助他人通过科举,自己却始终和科举无缘,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年仅27岁,才华出众的他终是未曾实现自己的理想,便离开了这片土地,不说他自己,前年后的我也为他感到意难平。姜夔,亦是才华出众,科举却屡试不第,四十五岁那年初现端倪,却仍败在了礼部试。历经世事,姜夔回归到书法研究,成为南宋书坛的一代名家。
浩瀚历史长河里,这样的历史人物数不胜数,他们难道就是人生的失败者,非也,命运的苦难并没有打倒他们,反而促成了他们写下更宏伟壮观的文字,开辟另一条道路的他们仍是王者。我们总是习惯于将目光投掷于眼前的风光,科举考试,多少人前赴后继,又有多少人为此黯然神伤。其实每一个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此路不通,换条更适合的道路未尝不可。命运无情捉弄,是该怪生不逢时,还是技不如人命运看似不公,却又是公平的,只是看自己是否能察觉。
就如书里所提的蒲松龄,秉持三年一次会考的选择,屡败屡战,直至年老。可他真的无能吗?非也,《聊斋志异》流传至今,或许只是他的文字与考官想要的不一样。命运的责难也许是另一种提示。在如今加倍“内卷”的时代,压力与动力并存,读书更加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可从这些“失败者”的身上,汲取命运的预兆,找寻自己的答案。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