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主观的、主观相互的、客观的》(Subjective, Intersubjective, Objective)应译为《主观的、主观间的、客观的》。41页注1译为《主体性、主体相互性、客观性》也不准确!
“intersubjectivity”国内一般译为“主体间性”,还没有看到有人译成“主际性”,我觉得可以模仿“国际性”(internationality)这个词, 在哲学上新造出一个“主际性”的名称。
译者建议将truth翻译为“真”,而不是“真理”。这位译者难道不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真”一般不作名词用,而作形容词用吗?在古代汉语中,倒是作名词用的,但意思是“本性,天性”,这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没有了,只是保留在“返朴归真”的成语中。
译者把truth function译成“真值函数”,一般国内通译为“真值函项”,因为分析哲学不是讨论数的,因此叫函数就不确切了。
18-19页:有一种批评是说塔尔斯基的定义不能解释,为什么如果“雪”这个词意谓“煤”,那么“雪是白的”这个句子会是真的,当且仅当雪是黑的。在这里,“雪”是对象语言,“煤”是元语言,所以应该说:“雪是白的”这个句子是真的,当且仅当煤是白的。这个句子当然不是真的,因为事实上煤是黑的!真的句子应该这样说:“雪是黑的”这个句子是真的,当且仅当煤是黑的。
20页:注1:《有所少问题》(How Many Question)应为《有多少问题》。
63页:这常常被以威尔逊的命名被称为宽容原则。作为一种使意义和信念分开而不假定任何一方的方法,这是十分出色的,任何承认意义的当然的或假定分析综合的区分这样的意义途径都可以选择它。不知所云!
81页:研究柏拉图的学者对这个问题,即“第三人”问题困惑不解,因为它似乎导致无穷倒退。“第三人”应为“第三者”,因为不是指人!
97页:注1:《语言哲学导论讲座》,德文原书名:Vorlesungen zur Einführung in der sprach-analytische Philosophie,所以应译为:《语言-分析哲学导论讲座》。作者名Tugendhat开始译为:图根德哈特,后面又译为:图根哈特。
102页:注1:罗素论述了这些联系,他说:认识到主词和谓词的实质“是重要的,因为一元论和单子论之间、唯心论和经验论之间以及坚持和否认所有真都是与存在的东西相关人之间的问题,或者全部或者部分地,都依赖于我们所采纳的与眼下问题有关的这个理论。”相关人
109页:由于爱的关系不是一个主动动词,因而它不联系罗密欧和朱丽叶。这种主动而具有如此统一联系的关系只存在于卡洛斯的头脑中。现在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法解释真和假:如果爱这个主动动词联系罗密欧和朱丽叶,卡洛斯的信念或表达它的句子就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上面说爱不是主动动词,下面又说爱这个主动动词,上下文矛盾!
123页:谓述乃是真之理论的人质,“人质”的英文是hostage,这里根本不是说人的,“人质”应为“抵押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