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谎言,说父亲戴绿帽,由此开启一段兄弟3人自相残杀,血流成河的夺位之争,这就是“玄武门之变”。二王子李世民成功夺位成了唐太宗,父亲李渊被逼下马,成了太上皇。
虽然上位狗血,但是,李世民开创唐朝第一个鼎盛时期:贞观之治。缔造这个时代,立下汗马功劳的凌烟阁24功臣中,魏征成了举世无双、千古名臣之称。李世民与魏征第一次正是见面时说:“你为什么屡次挑拨我们兄弟的关系。”魏征回答:“如果先太子早听我的进言,肯定不会有今天的祸事。”这位天不怕地不怕,更不怕皇帝老子的魏征不曾想,这次对话让他与唐太宗的关系成了千古传颂的明君贤臣,相辅相成的最佳CP。
说到魏征,他算大器晚成。公元580年的一天,魏征出生在世代官宦之家,魏家是典型的门阀士族、豪贵豪门。然而,魏家祖辈饱读诗书、博通经史、直言敢谏是魏家的家风。即便如此,魏征生逢隋朝乱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隋末,农民军风起云涌的闹革命,时年38岁的魏征父亲去世,家道中落,生活变得窘迫。于是,魏征便投奔当时最强的瓦岗寨李密门下成为他的幕僚,想施展报负,即便献上《为李密檄洛州文》,也得不到欣赏。第二年,李密兵败投降唐军,魏征则为唐军劝降了李勣(原名徐世勣),然而,这次成功招安,魏征还是被漠视。不久,魏征又成了窦建德与李勣两军交战的俘虏,幸而被窦建德赏识,任命为起居舍人,就是记录帝王每日言行举止的6品官。然而好景不长,2年后,窦建德兵败,再次归降唐军。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征的才名,于是,人到中年的魏征从42岁到46岁,开始辅佐太子,任太子洗马,也就是秘书一职。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魏征的主子被杀,他思来想去,逃无可逃,干脆以死面对。于是出现了开篇的对白。
由于魏征才华横溢,胆识过人,时年47岁的魏征被李世民启用,任命为谏议大夫。潦倒半生的魏征,从此走向人生的巅峰。
魏征的一生并不全是怼怼怼,他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安辑河北,这是旧主李建成原来的势力范围。不出所料,魏征圆满完成任务,此事也展现出魏征治国安民的才略。贞观初年,内乱不断,百废待兴,选拔忠良迫在眉睫,著名的“忠良之辩”是魏征向李世民解答忠良的标准。魏征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不仅让李世民折服,连反对他的新、旧主的老臣们都无言以对,从此,唐太宗表明,魏征就是自己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唐太宗用武力打天下,然而,治国却要放下武力。偃武修文,以文治国是关键。魏征直戳人心,说到“人心思定”的现实,并编纂了《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一书,从教育皇家开始。这是一本记录历代皇朝败家的招式,是帝皇成败得失的案例,是一本妥妥错题本,只要做了,就等于灭了自己。其次,编纂24史中的《隋书》,这是与《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影响后世的思想文献,经典语录。从中可见魏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史学修养,也从中了解到魏征非凡的历史见识和政治眼光。
根据史书记载,魏征的一生谏诤有数十万言,涉及军事、文教、礼法等诸多方面;共提了264条建议,都被唐太宗全部采纳。魏征的谏诤,以仁德为王道治理国家,教化百姓;完善官吏结构,肃清吏治,休养生息;完善律法,宽刑恤典,为唐朝鼎盛打下坚实的基础。《直谏佑苍生:魏征》是他一生的总结,也是记录魏征起起伏伏的真实一生。
本书作者李晨,南开大学历史系硕士,从事历史人物传记和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创作。作者擅长以共情的方式书写历史人物及其生命力。全书阅读无障碍,即便有不少原文记载,在现代文的解说下,古今通读,历史人物在现代文字中栩栩如生,鲜活饱满。本书以历史为真相,同时填补现代人了解历史背景,朝堂规则,人文故事等众多方位的传记文学,读一人物,读懂人生的史学书。
李世民在魏征去世后曾感叹:“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魏征终其一生直言敢谏,而李世民虚怀纳谏,成为后世明君贤臣的典范。
《直谏佑苍生:魏徵》
评价人数不足
李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