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只要他目睹了自然界固有的美丽,就再也无法离开。他要么成为诗人,要么成为博物学家,如果他视力不错,观察能力足够敏锐,他可能同时成为诗人和博物学家。 ——康拉德·洛伦兹《所罗门王的指环》
康拉德·洛伦兹(1903-1989,197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这本书名字特别像神话故事或者说宗教题材的作品,其实是一本科普著作,关注的是动物行为。书名是来自于一个史料的记载说所罗门王借助一枚指环,就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而作者的观点是,通过敏锐的观察,长期对动物的研究观察,就能具备和动物沟通的能力。
我看这本书的原因比较简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我非常喜欢动物园,动物园为普通人提供了“成本较低”的和动物近距离接触和观察他们的机会,我会好奇除了动物园以外和动物接触和沟通的方式是什么。第二个,是我对“博物学家”的工作很有兴趣,相比起研究成果,我会比较想了解,他们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以及热情的来源。
从这本书里面我更在意的是研究观察的方式以及动机,研究成果,以及一些动物的趣事,是意外的收获。
先聊一个动物园的话题,就是之前看过两本和动物园有关的书,一本是《红山动物园是我家》(有两篇相关的文章阅读|为什么熊猫鼻子那么长VOL.1143,旅途|一个有想法的动物园VOL.1171),另一本是《动物园开饭啦》。两本书基本都可以认为是动物园相关的管理人员写的书,截止到目前为止,动物管理员,是我个人最向往的工作,理由非常自私,因为想和动物在一起。
包含今天聊的这本书,三本书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个讲的大部分动物,都不涉及特别多珍稀或者濒危物种,如果以一个动物园的“储备”来说,南京红山动物园绝对不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动物园。而日本作家写的《动物园开饭啦》里面更是写到了相当多的常见动物,比如鸭子,大猩猩等。另外一个共性是这三本书的写作者,都是以观察,研究,了解动物习性为主来展开话题。
有朋友说,动物园还是会让人感到残忍。我想因为动物园给动物提供的是一个非自然的、囚禁的、有可能具备一定驯化目的的环境。但是道德不道德的问题,认真辩论会有几天几夜,动物园圈养动物的同时,也的确给一些濒危动物提供了最后的生存场所,以人类朋友的野心——穿兽皮,品尝野味,取胆汁入药,制作标本……野外环境,可能对动物来说也未必美好。再讲,如果考虑对动物的残忍,饲养宠物、吃肉、按照个人的意愿和望子成龙的野心来驯化子女,算不算某种形式的残忍
谈回《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本书,作者花了数十年的时间研究动物行为,以动物比普通人走得更近一步的东西是——不会以“拟人化”的想法来思考动物,反过来,将动物的行为来反思人类文明中的很多行为。
不以“拟人化”的想法来考虑动物行为,一个比较触动我的例子是说,动物之间大部分的沟通不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而是对细微动作的惊人观察力。举个例子,我们家最近有三只猫,自己家的猫和季老师家暂时寄养的两只猫,他们互相之间的沟通很少是通过“喵呜”之类的,而是闻嗅,尾巴的高度和眼神的交流。另有一个小事是,猫总是能准确判断人的行为,比如我一样是穿鞋子,猫就能敏锐的“感受”(其实是他们的敏锐观察体系)到什么时候是真的要出门,而什么时候只是换一双鞋子。作者的案例是讲了一个鹦鹉,他总是能准确知道拜访它主人的客人什么时候是真的告别,动物之间和动物对人类的观察,并不是靠“语言”。那其实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情绪、态度上的感觉,也并不是靠语言。
将动物行为来反向思考人物行为,当中有一个案例是说,狼不会杀死向自己示弱的对手,这是它们发自自然的冲动和禁忌。而人类文明中也保留了顺从的符号——“鞠躬,脱帽,军礼中的献枪……一直到了骑士时代,人们才觉得杀死求饶者是不恰当的。”
作者的研究本身,让人感受到的是他生生不息的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对动物行为的好奇心和对动物的关爱,如果不是特别喜欢这份工作,很难坚守——看上去美好,但是实际要面对很多琐碎,包含照顾动物,观察和记录动物行为。
而作者的心血,自然为他的学术研究带来了巨大的积累。而作为一本书来说,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妙趣横生的笔触为普通人和动物打开了一些有趣的“工具”——如何去站在宠物的角度思考动物的需要;如何评估自己是否有条件养育一些动物;如何从动物观察中获得乐趣,例如猜测行为背后的目的,通过观察和逻辑分析而逐步找到答案;如何学习不强加单方面的感情给动物的同时还要求对等的回应……
热情,和赋予这份热情相匹敌的耐心、敏锐,让作者成为了一个读懂很多自然生灵的诗人,又让他是带领读者打开世界奇妙之门的博物学家。
原创,原载于微信公众号“慢生活画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