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清流老师的名声,我早有耳闻。她是最早一批活跃在互联网上的归国咨询师之一,分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由于她自己的专业转变经历,她写的这本书非常全面,适合国内大多数从业者参考。
我自己在北美攻读临床心理博士,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书中描述的发展路径与我的实际经历存在一些差异。总体而言,我认为北美博士路线(与书中所写相比)的培养特点是:
- "新手保护期"漫长 - 基础相对扎实 - 较早开始考虑发展临床专长
对于进入海外地区硕士或同等学历培养项目的从业者来说,最初的200-600个小时(具体数字取决于所在地区和项目)的实习是在督导的密切关注、项目的结构化支持以及同学的陪伴下完成的。如果项目设计得好,最开始的50-100小时的咨询中还会注意避免学生遇到太过复杂和困难的来访,以免对双方造成伤害。
此后,决意走临床道路的人多数会申请一份全职工作,进入“高耗能低充电”模式。
在北美,全职工作的咨询师一周往往需要见20-25小时的来访,有些甚至达到30个。而机构为了效率和利益,往往只提供法律范围内的最小支持,即一周1小时的个体督导和1-2小时的团体督导。对于许多国内的“裸奔”、“三无”咨询师来说,这样的数字可能已经不错了,但对于全职工作的人来说则远远不足够。
如果想要达到专业上的"优秀",咨询师必然需要抽出额外的时间去进修学习,这将对他们的精力、动机和时间管理提出挑战。书中提到,许多人在临床时数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实际上表现一般。多数人只是在机构里按部就班地工作了许多年,满足于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当然,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迅速积累临床小时数,两年时间就能超过2000小时的门槛。只要没有意外,达到5000、8000和10000小时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这种模式下,咨询、督导和正式培训(非正式学习很难量化)的比例大约是20:2:1。因此,在拥有2000小时之前,从业者常常处于左右支绌、勉强维持平衡的状态。当临床能力逐渐提升并获得执照后,才有资源和精力来反思自己的工作、深入研究特定的疗法,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
如果选择进入侧重临床或临床科研并重的博士项目,则更类似于"高耗能高充电"模式(是的,不存在低能耗路线)。大多数博士项目持续5-6年,包括3-4年的兼职实习和一年的全职实习(读博第一年通常只上课不实习)。兼职实习的重点是"培养新手",如果实习机构安排得不过分,一般会在合理的工作量范围内(6-12小时)提供充足的督导和培训。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工作、督导和培训的时间比例大约为4:2:1。为了方便比较,可以换算成20:8:4;如果再加上一些自主学习、个案概念化和案例报告的时间,可以在最后再增加一个"4"。
由于整个项目历时3-4年,所以被称为"新手保护期"比较长。并且由于每年都会换一次实习机构,实习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来访群体和工作地点,并在实习的同时接受培训和课程学习。因此,基础知识相对扎实。在全职实习之前,项目和机构的预期通常是希望申请者成为"半成品的专业人员",即达到书中提到的2000小时分界线前后所提及的:
- 能独立完成咨询工作,并对大部分来访者有基本的个案概念化(必备技能) - 逐渐熟练掌握常用的临床方法和技巧,对问题的轻重缓急有基本认识 - 能够基于经验为来访者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必备技能) - 可能开始学习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疗法 - 在督导的指导下,开始尝试一些进阶、复杂的干预 - 明确自己的基本临床倾向和风格,并开始发展强项
当然,每个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各不相同。即使是在博士的最后一年,有些人的临床时数是其他人的两倍,他们自然处于不同的水平。我记得在博士的第二年,当我为了职业发展而感到焦虑时,当时的督导人员,一个在精神动力学方向工作了几十年的人,告诉我:前几年是给你们探索用的,全职实习是职业生涯的正式起点,需要非常认真对待。当时我并不理解,但现在似乎能理解一些了。
全职实习阶段是博士生们以"受训者"或"学生"身份从事临床工作的最后一次机会,这意味着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趁现在问,如果犯了错误还有督导给你扶持,以后就不会有这样好的机会了!一方面,实习生们需要巩固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完全掌握某个流派,拉开与新手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他们需要积极探索自己感兴趣但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的临床领域。因此,大多数机构都会按照"临床通才"的方向安排实习,让实习生们在不同的部门或机构轮岗,类似于医务人员培训体系中的轮岗制度。
以医院/医疗机构为例,最常见的设置是将每周的工作时间分为两半。其中,20小时的工作内容在整个一年内都是相同的,让实习生巩固提高,通常是针对特定人群(成人、青少年、儿童)的常规个体/团体咨询。另外的20小时则分为2-4个小模块,实习生可以花费3-6个月的时间在不同地方参与学习。这些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住院部、康复科、急诊室、癌症病房、神经评估(分成人和儿童)、自杀干预中心、咨商会诊团队、专病专治项目等。
通过这个阶段后,恭喜你!此时你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工作者,能够处理大部分常见的心理困扰,并对较为复杂和难治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在初步判断后寻求转介。之后,有些人会选择直接开始工作,有些人会接受博士后培训。如果选择临床博士后的路线,那相当于提前开始了书中所提到的5000小时数阶段的任务:走向专长化。
如果说全职实习的目的是稳中求进、温故知新,那么博士后完全相反,它主要强调深化理解和专门训练。例如,可以选择哈佛附属医院的强迫症治疗项目进修、DBT青少年住院项目工作,或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焦虑障碍研究中心的专职临床人员等,这点和科研博士后相似。至于复合型人才,可能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目标。
总结一下,这两种发展路径中,第一种在校受教育年限稍短,较早开始全职临床工作,能够快速积累小时数。缺点是前几年的压力大,自由度少,能够接受的培训和支持有限。发展阶段可以根据临床小时数来划分。第二种在校时间较长,督导和培训较多,压力主要来自每年需要面对新的来访群体和学习新的工作方式。但相反,他们的发展方式是按照已有的结构稳步向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除了发展路径之外,本书中另外两个我印象深刻且喜欢的部分是"发展多元视角"和"独立私人职业"。多元文化这一块,再好的培训也只是敲门砖,不如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来得深刻和直接。即使只是在知识层面上,我和身边的朋友都觉得,心理学项目中学到的多元文化和社会正义相关内容甚至不如本科的社会学、人类学或性别研究课程多。因此,我个人强烈推荐书中在81-82页提到的定期参与活动,接触不同的人群。
第十二章则明确列出了开展私人执业所需的一些个人特质、前期准备和商业安排,包括个案管理、工作流程、市场运营和个人宣传等方面。读者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检视自己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如果要说有什么缺憾和不足的话,我个人还很好奇庄晓丹老师自己的一些心路历程。例如,为什么决定去读MBA?在赢得一定的关注度之后,如何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希望未来有机会了解这些方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