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译者采访提纲:
1、你希望自己翻译的经典吸引哪类读者? 2、新译体现的“新”受到了哪些时代影响? 3、新译的语言风格有何新特色?举例说明为何更契合时代。 4、你在翻译过程中有哪些习惯能更贴近当代读者? 5、经典文学作品如何融入你的日常生活? 6、你如何让人们特别是当代年轻人爱上经典?你能做哪些独特的事情?
受访者:《红与黑》译者胡博乔
我希望自己翻译的经典文学名著能够首先吸引当今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因为我是大学老师,与大学生有深入接触,深知他们面临的问题。他们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时,对世界和前途感到困惑,他们需要精神支持。网络精神鸦片等各种吸引力和竞争压力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构成巨大威胁。
因此,他们特别需要一些来自经过岁月历练的力量的滋养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我的翻译策略受到了体认翻译学的影响。体认翻译学是一种后现代主义思想环境中的翻译观点,译者以“读者的感受”为翻译考虑的重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时刻想到读者,以读者的阅读体验为重要标准。我认为这是与伟大的前辈翻译家们不同之处。
“以读者为标准”是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尽量让文字表达为读者的感受和认知而服务。例如,在翻译《红与黑》时,我对地名翻译下了一番功夫。这本书中的主要地点是法国外省的小城Verrières,这个地名是作者虚构的,原译本中有多种翻译。鉴于这个地名的频率很高,如果字面上很复杂的话,会对读者的阅读体验造成困扰,因此我选择了笔画最少、发音最简单的“韦里叶”。
类似地,我也会在人名翻译上下功夫,尽量选择笔画简单或易于识记的字。例如,“lecuré Chélan”翻译为“谢兰神父”,这与他在小说中的形象和精神世界相吻合。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文字表达方式和语气,在翻译时我会尽量与年轻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相近。但是,文学不同于新闻报道,语言形式上的“陌异化”对文学作品也是重要的。我要努力在忠实于原文的同时保持两者的平衡。
司汤达的文字风格冷静、简洁而准确,我在翻译时不能偏离这种风格太远,但仍有一定的灵活度。例如,在翻译中修正了一个词的贬义含义,使之更贴近原文的意思。此外,在译文中我偶尔加入时下年轻人更喜欢的元素,例如用热门梗或流行词替换部分标题或描写,希望能给年轻读者带来亲切感。
经典名著不同于网文,它们经历了岁月洗礼和考验,经久不衰。经典名著能让每个人找到自己,它们有着魔力与吸引力。阅读经典名著能帮助人们解决生命难题,它们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我很荣幸能为它们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9.2)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