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黎紫书的短篇小说,马来西亚像是永远下不完的雨。那样的文字让人读者呼吸困难,它们串起来,水草似的缠上你。连带她的文字都带有粘稠和潮湿感。在边陲极北之地的小镇里,这些小说落地生根。平淡基调的叙事更加能考验作者的叙事功底,让读者有读完12个短篇的欲望。
《北国边陲》中写道:“总是等待着三十岁那年的亲身经历,等着与死亡进行一场疯狂的交媾和繁殖。”如果出生注定要早亡,会不会有太多的宿命感?女作家回溯传统封建父权下的荒谬追寻。凡事陈家子孙,穷极一生都要去寻找龙蛇神草,否则就不会超过三十岁。旧箱子记录早亡的陈家人,寻找龙舌草成为陈家后裔的生命命题,成为精神图腾。
《野菩萨》中写道:“人经不起岁月洗练,都只残存了一些过去的影像。”中年妇女对往事的回忆,更像是《流俗地》的缩略版。不知道作品的前后时间线,个人倾向于《野菩萨》写在之前,《流俗地》更加成熟。过着寻常匹夫匹妇的日子,但岁月变迁,家族的变化都在这点滴之间逐渐变化着。
《烟花季节》中写道:“她从未喜欢过烟花,那种过于炫耀的美,那瞬间的灿烂,总是太奢靡太空泛了。”少年的情欲夹杂对现实中年生活无波的不满。中年家庭主妇的生活已经不需要写日记了,平常日子,终究是无事可记。原先在脑海的记忆也想是被剪辑过,除了事情本身发生过之外,被岁月汰选过后剩下的,只有不连贯的对白和画面。少年留学短暂的爱恋就像是《桃花源记》中的“遂迷,不复得路”。留下的可能只是两人之间相处时剥橙的细节被电视的女儿发现,但中间的隔阂已经是阴阳无法逾越。更喜欢黎紫书的长篇《流俗地》,它读起来是丝滑的,描绘马来数十年的变迁,以及一众人群的生活百态。短篇更多是徘徊在写实和荒谬风格之间切换,微一走神就会分不清虚实之间的界限。它是试验的、略晦涩的。
海外的华语文学自成一支,有了它自己的特色传统,亦或是气质。它没有宏达叙事,而是立足在日常生活之中,或是私人化奇诡的潜意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