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苦论》一样,《供词与放逐》是齐奥朗的格言体哲学断句。这位危险哲学家、重度怀疑论者和虚无主义者借由这些句子一吐心中块垒,表达了他对“存在与虚无”、“哲学与人生”的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具体话题涵盖诗歌、音乐、哲学、宗教等。
这本小书是齐奥朗于76岁高龄写作而成,可以说是哲学家在暮年对外在世界与内在心灵的认真审视与深层挖掘。其言语之精到、表达之娴熟、思想之深邃,展现了一个“更深沉、更黠慧、更毒辣的齐奥朗”。
在这些句子中,我最喜欢的有:“每个时代,人们都以为自己正亲历着人间天堂的消失,这样想也不无道理” (P6);“我们不栖居于国家,我们栖居于语言。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别无其他” (P22);“清醒:永久的殉难,无可比拟的壮举” (P49);“去了火葬场之后回家。关于永恒以及一切宏大的表达瞬间大打折扣” (P199);“如果时间是一种遗产,一种资产,那么死亡将是最糟糕的掠夺形式” (P205);“只要还有一个神站着,人类的使命就远没有达成” (P212)。
这些句子中最让我觉得有趣的,是齐奥朗化身为毒舌段子手所倾吐而出的语言“信子”,一击即中,一招致命,比如:“人终究是病态的动物,一言一行都有症状的价值” (P9);“去医院里待五分钟,就会变成佛教徒;不再是佛教徒的也会再次皈依” (P22);“想要窥见本质,任何职业都不能从事。要终日躺平,呻吟……” (P41);“友情只在年轻时才有好处和意义。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很明显,最害怕的事情是朋友比自己活得长” (P42);“人类终会消失,至今我仍然如此坚信。现在我改主意了:人类必须消失” (P167)。
当然,对于齐奥朗的有些话我们还是要祛魅,不能因为是著名哲学家的话就毫无批判地一概接受。毕竟,很多所谓的“名人名言”,不是因为有道理所以才显得精辟,而是因为精辟所以才显得有道理。齐奥朗的有些句子,虽然看似精辟,在我看来实则是偏狭的“名人名言”,因为试图用短短的几句话去概括万千事物的规律,总结为人处世的方法,自然是捉襟见肘,难以完整呈现。
比如,“当一个必须做出重大决定时,最危险的事情莫过于征询他人意见,因为除了个别失心疯,没有人真心为我们好。” (P12)这句话体现了怀疑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不加掩饰的立场。我还是相信我们老祖宗的那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遇事多征询他人的建议,有助于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何况,我仍相信有不少人是真心爱着我们的,比如父母、爱人、兄弟姐妹、挚友等。
比如,“批评有违逻辑:阅读不为理解别人,只为理解自己。” (P32)阅读不仅是为了/可以理解别人,也是为了/可以理解自己。在我看来,说话的时候,尤其是缺乏把握的话,多说一些“既……又……”或者“不仅……还……”,尽量少说“不是……而是……”。
比如,“人和人之间唯一的共同点:人!” (P34)往好了讲,这句话抽象深奥,符合哲人之微言大义;往坏了讲,这是典型的废话文学,有何哲理可言!
再比如,“放弃是唯一一种不使人堕落的行动。” (P55)“生活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活着的理由,而且是唯一的理由。” (P62)“结交朋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祝贺他们的失败。” (P73)“对失败的需求才是解脱最大的障碍。” (P81)别提是一位哲学家,即使一个平常人,说话的时候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唯一”“最”“只有”等表达绝对意味的字词,否则的话很不负责任,就像神棍的占卜一样,有“误人子弟”的嫌疑。
当然,作为一个明智的读者,对于任何权威的思想,不管是哲学家、政治家还是企业家,都要采用扬弃的态度,全面审视、批判地省思。即使是齐奥朗这样的哲学家,也不应例外。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