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的时候,班上女生一个接一个地买郭敬明的书,我也逐一借来看。就这样,在每次老师转身板书时,看完了他那时候的全部作品。有趣的是,当年读郭敬明的书时,会感到做贼心虚,而现在看他的作品仍然不太光彩。也许这就是那个打败时间的作家的特点吧……不过,我对郭的那些畅销百万的狗血故事并没有太深的印象,最多翻阅了他的第二部散文集《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他在这本书中写了他十九岁念高三的时光,写了暮春樱花凋零的悲壮和逝去(尽管我怀疑四川县城没有种樱花),写他在仰望天空时的孤寂。我读的时候感觉有些不对劲,但又忍不住继续阅读下去。因为在早期的郭敬明作品中,确实还没有后来被广为人知的拜金主义和物质追求。十九岁的他笔下,雀巢咖啡仍然弥漫着香气,公交车的窗户高大而精致。在纸质媒体时代,用这些修饰性词语,就能够瞬间重构整个青春期的世界,在文艺氛围不太浓厚的环境中,建立起一个个梦幻浮华的城池。但是随着人们的成长和信息革命的到来,我们就像一脚踩空,掉进了虫洞,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迅速拉近。就像郭敬明终于实现了梦想般拥抱上海一样,却体会到了苦涩和隐约的痛苦。站在巨大的阶级鸿沟面前,所有美丽的词语都被击碎。只有奢侈品才能体现珍贵,要花上几万元才能买到一个体面的情感表达。被强制剥夺了虚荣的外衣后,普通人45度角流泪的姿态原来是可笑的小丑表演。这本书的结尾,他写道:“我曾经有过一个薄得可以透明的陶器,代表了我最高的水准。当然,我的老师能够做得更薄。说曾经是因为我现在没有了那个陶器,它碎掉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