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很有用的工具书!
总结几条方法论,以供实践的时候回顾:
1. 取舍物品时的思想要由“能用的东西就留下来吧”转变为“当下的我必须要用的东西”。这其中有两个需要把握的重点,主角是我、时间是当下。
2. 一些价值很高的东西,一直供起来的现象,其实是潜意识里,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个东西。通过让自己使用高价值的东西,提高自己的配得感,变得更加自信。
3. 筛选自己用的物品,能够提升个人形象,同时也会改变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当自己认真对待自己了,别人自然也不会怠慢你。
4. “舍”之后,保证留下的都是自己喜欢的、珍惜的东西,把它们放到适合的位置上,并且好好用完。下次买东西的时候会更加谨慎,达到“断”的境界,这样整个环境都保持着井然有序,不收拾也会变得干净了。
5. 东西要“用”才有价值,不用的东西,可以给它安排到它能发挥作用的位置去。
6. 因为打折而购入的大批物品,可能会到过期的时候都用不完,以为占了便宜,到最后其实是吃了亏。
7. 堆满垃圾的家会影响心情,如果家能成为最棒的放松地,能够好好的招待自己,会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8. 因为“可惜”物品而扔不掉,觉得物品还有点用处,但已经没有爱惜这个物品的心情了,这样才是对这个物品的不尊重。希望别人对待自己,就把这个态度拿来对待你的物品就OK了。
9. 留着收纳的东西,就会增加购入更多不需要东西的机会,彻底处理掉不必要的东西后,就基本不需要收纳了。
10. 整理之前,先预估今天可以在这方面花费的时间,根据时间确定场所,因为这项工作需要一次成功,才会有突破成就感,有动力进行接下来的整理工作。
11. 自己最在意的,让人最郁闷的地方,一定要放在开始去突破。
12. 不擅长分类的人,可以从最简单的场景开始,比如冰箱,筛选东西的理由只有吃,或者不吃……
13. 多年前的纪念,就连送给你的当事人也已经忘记了,这就没必要一直心里有负担的继续保存了。
14. 扔东西的时候,可以对物品表达“对不起”,“谢谢”这样的情绪,有利于和物品好好告别,快速整理好自己的心情。
15. 将东西转送给他人的话术:“这东西在我这里没有办法物尽其用,但是我觉得你会爱惜地使用它的,所以能不能请你收下它呢”。
16. 确定收拾的场所的功能,将不该属于这个区域的物品清出去。
17. 选择困难的人可以用三分法,然后不断重复进行三分。
18.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空出来的三成并且会让人看着有收拾整理的欲望和心情。
19. 碗柜等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因为东西太多会影响美观。
20. 装饰性的空间只能放一成,也就是最低限度的放东西,留白更具美感。
21. 不断进行精挑细选的过程,会逐步提高自己的品味,但一定要保证总量限制原则——有进有出。
22. 放置东西的原则:一定要方便取出,取出的时候不要让人觉得麻烦、有压力,这才能打造自在空间。
23. 放置东西还要遵循“只需要一个动作就能拿出”的原则,不要画蛇添足,比如给包装袋套皮筋,简直是无用功,不如用夹子夹起来,只需要一个动作就能开合。
24. 有意识的让东西都立起来,这样取的时候不会弄乱邻近的东西,拿的时候也轻松。立不起来的东西就要卷起来,比如内裤和t恤。
25. 人的本能就会有危机意识,觉得还不够,一定要知足,别一次性购入太多东西,学会用“每次”这个关键词。
26. 对贵的东西要怯魅,不管有多稀有多难得,留下的理由一定是“自己当下需要的”,否则就可以处理了。
27. 不断进行断舍离之后,会发现留下来的东西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一开始就很珍惜的东西,以及回过神来发现留下的东西。第二种会给我们一些隐藏信息。
28. 人的自我形象,不是通过想当然就能决定的,而是通过不断的排除不适合自己的东西,逐渐浮现出来的。所以一开始不能让自己有很好的定位也不要慌张,这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29. 物品映射着自己当下的心态,也映射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30. 从日常用贵重的东西开始,潜移默化的暗示自己值得更好的,改变自我贬低的状况。用好的东西,刚开始不习惯可能会用坏,后面就会慢慢适应。即使后面偶尔出现用坏的情况,这也是正常的概率现象。
31. 人对物品追求的新鲜有趣,也映射了人对自己这方面的追求,当布置出这样的氛围,人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32. 通过断舍离,会发现有些一直以为是自己观念的东西,其实是父母或者身边其他人的观念。通过物品可以确定自己的本身的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走向自我肯定、自信的阶段。
33. 那些潜意识里觉得碍事的东西,无论是东西还是人的关系,要及时的处理,这样才不会堵塞我们直觉的通道。
34. 我们对物品的拥有,只不过是我们从地球母亲那里取得的对东西的使用权,抱着这种心情去放弃掉凑合的东西,选择非它不可的东西。尽情享受与物品的短暂相遇,缘尽就潇洒放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