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莫名想起博尔赫斯的“一件美学作品总是对应于情感,而情感,必定是不幸福的”,还有王安忆的“城市里面无故事”。
从爱默生、梭罗到这一本,自然主义的路是越走越远了。我没有特装书,鲜少买溢价书,全仰赖朋友的善意。
“空气湿润,没有一丝棱角。”
“清冷而简洁,是东方薄雾的一瞬明亮,是微茫云层的一束光晕。”
“今日蕞终结束于一朵安静而忧伤的云。我一直看着它,然后风停了,日头也落了。”
这些清雅的文字是作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主人公“游隼”和一众配角“其他鸟类”每天的社会活动:偶尔迷失,常常盘旋,总是猎沙。这本书带给我的审美和情感价值大于一切,我会刻意背诵一些句子。每一页都是扑面而来的力量之美。游隼的翅膀施加给空气的微弱压力,是一个个孤独的瞬息。
我曾认为热衷于观察动物的人一定是痛苦、虚无甚至极端的(《游隼》的作者饱受关节炎之苦),也会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们去写这样不迎合不讨好的书呢?但从《朱鹮的遗言》开始,方明白,或许痛苦、虚无是有,但如果自然成为一个人表达的驱动力,那我将彻底通过他们看到:现代社会中失落的某些具体而微小的形状、声音和气味。并让我相信:从某种程度上说,自然比构造我们的都市生活更长久、更有力。
游隼,天穹之子,或高傲机敏,或精致娇弱,虽然数量日趋减少,但你也能看出:这是一个淘气的男孩,那是刚刚完成哺乳的母亲,那又是一对年轻的夫妻,颉之顽之。他们尽力张开双翼的样子是纯粹的死士做派,但凡有猎物出现,就会像不戴头盔的维京战士,攀升、下坠,撕碎空气。
“对一只游隼而言,世上只存在两种鸟:它们自己这种,和有危险的那种。再无其他了。剩下的不过是些无害的物体,和石头、树木或死人一样。”自然界看似无害的物体和人类并不怎么恩泽他们,他们也不懂得什么高深的道理。只是和恰好相遇的,或打个照面,或你死我活,再任由浩瀚宇宙间的时光,慢慢淹没短暂的生命。读着不由得发出一句不合时宜的感叹:“我好想变成一只游隼啊。”激烈、疏离、寂寞。不知作者是否也一样。
曾经各大出版社列出了“看见自然”动保主题书单,我心里默默加上了《朱鹮的遗言》和《游隼》。同样是鸟类,同样是自然界无奈又悲伤的共振。其实游隼朱鹮也是他的目标之一。
这本书很薄,却需要花费十足耐心。阅读门槛在于,毕竟很少有人能和作者一样有那份闲心,去观察,或去观察别人的观察。
或许被时光掩埋的书,也从未有一刻失去过想要重见天日的力量。
阅读这本书还有一项益处:可以学到很多与鸟类相关的生僻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