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式的史论中,农业是其中重点关注的内容。绪言的引入部分很出色,但后文中存在破音的问题。
绪言中提到“尽量避免引证原始资料”,但后文明显没有兑现这个承诺。同时,该书中的图表太少,这也是一个遗憾之处。
前编内容如下:
与其他通史相比较,该书中的一些观点让人觉得似曾相识。
简单总结一下作者的一些观点:
1. 中国社会的分期中,决定坚决纠正“封建”一词,其他史书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2. 三百页正文中,农业占据近一百页,个人认为这个比重过大。
3. 中国农业之所以发达,一方面是因为政策上高度扶持,农业被视为国家的根本;另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力素质高,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4. 在商业方面,从未出现真正的“自由经济”。生产方面存在“假性”,绝大部分生产是为了应对税收,还有一部分是由政府主导的“官营”组织。
消费方面,“国家军事—行政消费远远超过了社会个体成员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远远超过了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远远超过了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远远超过了正当性消费。这种消费结构内部的四大比例失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明显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在商业部分还提到了徽商)
5. 在政治方面,虽然有国家但缺乏社会,“中间缺失”。
后编内容如下:
介绍了一些重要史学家及其观点,以及断代史与通史之争等议题。对吕思勉非常推崇。
此外,还有篇幅介绍了与三农相关的史书发展历程。
整个后编内容与前编有一些重叠部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