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毫无疑问是定义时代的人。人们喜欢这种定义的方式,因为其简单明了,好像从这个时代无数的人中选择了这个人。一切都围绕他展开,也围绕他叙事。因此,重要的已经不再是这个时代本身,而是与他本人所关联的世界历史。
这毫无疑问构成了某种视角的缺失。某某的时代虽然形成了大众爱看的精炼内容,但是也注定会因为其本身的局限性而产生结构性缺失。例如莎士比亚,他用文字定义了整个英国十六至十七世纪的众生百态。但是对他的研究大多都局限于文学性与艺术性。于是本书的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 莎士比亚的时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十六世纪,神学统治依然十分强盛。但是除去千年教廷的统治之外,15世纪和16世纪最突出和最重大的事态之一就是人文主义运动。这个运动是在意大利开始的,但很快就遍及全西欧。文艺复兴所带来的新思潮冲击已经逐渐成长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神学也开始了自我革新,加尔文、马丁路德都开始了自己的宗教革新理论。可以说,宗教、艺术与新兴的科学开始成为西欧十六世纪历史上几股重要的革新力量。这股思想的风潮名义上以复古为名,实际上却是一种接近于新的力量。
值得仔细辨别与思考的并不是这三种错综复杂的力量与复古主义思想的关系,而是它们在何种程度上塑造了当时的人们。因为没有一个人会意识到自己生活在历史之中,他们的理念中,自己永远只活在当下。因此,在这种当代人的视角中,革新的宗教、蓬勃的艺术以及古怪又神秘的新科学是如何被认知,又是如何被表现的。
因此,莎士比亚的文本不仅提供了一个文学性的载体,也提供了一个认识论层面的重构对象。如何思考其中真正的关系成为了本书所专注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有趣的是,宗教、艺术与科学在当时的人的视角中,很可能并非是泾渭分明的学科,而是一种处于模糊与混沌状态的统一体。
因此,如何将这个模糊的混沌整体向我们这些生活在分类清晰的21世纪世界中的读者描述,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时代中,许多我们后世认为习以为常的观念与常识在当时还是不可分辨的矛盾体。科学以宗教的名义悄然发展、破茧而出,宗教远非今日纯粹独立的精神文明需求,而是完整覆盖在整个世界的方方面面上。而艺术,艺术只是宗教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触角。
在这个视角下分离出莎士比亚的世界是困难的。但幸运的是,作者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本书不仅仅是15-16世纪科学成就的梳理与总结,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对于传统“莎士比亚时代”的补充。这也为我们这些现代人的傲慢提供了一个警醒:想要进入真正的“时代”,请务必抛弃“历史”的视角。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